為什麼「鴿派升息」是葉倫的標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14 13:03
摘要:在聯準會升息後,美元常規性走弱,美債殖利率走低。事實上,在葉倫任期內,幾乎每次升息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周浩認為,這一方面說明葉倫重視與市場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對資產仍有近乎狂熱的追求。
葉倫應該知道,不管自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後表達何種觀點,市場都不會太過在意。的確,在聯準會升息之後,美元常規性走弱,美債殖利率走低。
事實上,在葉倫的任期之內,幾乎每次升息都會出現這樣的市場表現。這一方面說明葉倫是一個十分重視(某種程度上可能是過度重視)與市場的溝通的主席;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仍然對資產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任何一個時點都怕踏空。
這樣的一種「無懸念」升息最終都被認定是「鴿派升息」,而市場到最後也很難理解,為什麼美國的基準利率已經從 0-0.25% 升至 1.25-1.50% 的水平,但資產的整體表現反而顯得更加狂熱,長端利率的走勢也顯得十分溫和。
這似乎是一個難解的問題,但至少我們不會完全沒有線索。讓我們從通膨說起。目前的主流央行中,唯一承認自己面臨通膨問題的,是英國央行。
而英國的通膨來源很有趣,在英國央行的描述中,其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英鎊在退歐之後的大幅度貶值,這造成了輸入性的通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產能利用率在退歐之後出現提高,也就是說英國本土的製造業需要增加產出,來對沖退歐帶來的歐洲大陸相關產出的被動減少。
說到底,通膨在英國的出現,受到了英國退歐這樣的事件衝擊。這樣的一個事件性衝擊,理論上來說是一個短期的現象。但如果對這樣的狀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匯率的貶值帶來通膨是一個可以理解的現象,但產能利用率提高帶來的通膨效應,不僅反映了閒置產能被利用帶來的潛在通膨壓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歐洲大陸的生產成本要低於英國本土。
稍加延伸,我們會發現,歐洲和日本這兩大經濟體,在過去的若干年中明顯陷入了低通膨甚至通縮陷阱中,而這兩大經濟體的巨大產出對全球的通膨都可能產生了巨大的拖累。由於本身的經濟缺乏活力,這兩大經濟體距離走出低通膨陷阱似乎仍然遙不可及,這也導致了這兩大經濟體持續進行量化寬鬆,而這些資金也對全球利率帶來了下行的壓力。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在短期內難以看到全球利率擺脫目前的「易下難上」,這也導致美國的每次升息反而會成為一個資金進入債券市場的契機,畢竟升息是一個每年 2-3 次的規律性動作,其不確定性還很大。同時,每次升息要間隔 1-2 個季度,資金不可能閒置如此長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在大量尋找收益的資金看來,升息可能帶來的「按市值計價」的損失,但只有持有資產才能帶來穩定的票息。因此,升息預期最為濃烈的時刻,反而可能是進場最好的時點。
所以,葉倫治下的聯準會升息往往帶有明顯的「鴿派升息」特徵,而這一點可能葉倫自己也不願意看到。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