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以期貨市場創新迎接玉米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3 19:40
在9月13日於大連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大商所農業品事業部負責人在大會主題演講時指出,在玉米市場收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玉米期貨市場將迎來發展的歷史機遇,玉米期貨市場正在迅速崛起,為產業客戶提供很好的避險平台,大商所將不忘初心,不斷創新完善規章制度,滿足市場套保需求,持續為產業服務。
這位負責人說,近年大商所農產品(000061,股吧)期貨市場規模穩步發展,客戶結構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功能繼續改善,價格發現功能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大商所農產品期貨平均換手率只有0.9,經受住了大宗商品過熱的考驗。
據介紹,2016年上半年,大商所農產品期貨交易量4.46億手,約為去年同期的1.8倍,其中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貨交易量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7倍;農產品期貨日均持倉量396.35萬手,約為去年同期的1.1倍,其中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貨日均持倉量同比分別增長5倍和15倍;上半年有7個農產品品種參與交易的法人客戶數同比增長,其中玉米和玉米淀粉的參與交易客戶數增速排在前兩位;上半年豆粕、豆油、棕櫚油和大豆品種期現價格相關性分別為0.98、0.93、0.90和0.8,期現價格良性互動,期貨價格已成為現貨市場重要參考。
她指出,在臨儲政策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玉米價格波動加大,產業避險需求增加。2016年上半年,參與玉米期貨的大型玉米貿易飼料企業增加10余家,參與期貨市場的飼料企業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5%左右,在進入中國500強的12家玉米貿易和飼料養殖企業中,參與玉米期貨的8家,占比67%,10大飼料企業有7家參與玉米期貨交易。
她表示,為更好的滿足產業客戶的套保需求,大商所也在不斷探索創新。其中一項創新就是玉米集團交割制度。集團交割是指以集團方式進行交割倉庫管理,依托集團企業信用建立交割風險分層承擔機制,采用實物倉單的交割業務方式。集團交割倉庫包括集團交割倉庫總部和集團交割倉庫分庫。總部設立多個具有控股、參股或合作關系的倉儲企業為分庫,授權分庫辦理交割業務。大商所已在營口港(600317,股吧)開展延伸交割試點,自1701合約開始執行,這是集團化交割的一種形式。未來大商所會選取更多的玉米產業龍頭企業,作為大商所的交割倉庫,共同為產業服務。
她介紹說,集團交割的核心是管理方式的改變,倉庫具有集團信用、風險分層、倉單串換等特點。未來集團交割制度的推行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將在東北設庫,第二步將研究在華北和其他地區設庫,第三步將研究信用倉單+基差交易。未來大連玉米市場將以東北港口為中心,通過集團交割輻射全國,引導市場形成以期貨價格為基准價格的全國玉米價差貿易體系。
她同時指出,為了讓期貨市場更好的為產業服務,大商所近年還完善了雞蛋和玉米淀粉規則制度,以提高玉米產業鏈期貨避險能力。其中玉米淀粉發布了3個交割指南,雞蛋期貨將增加全月每日選擇交割和引入車板交割等。
在「保險+期貨」服務產業方面,王玉飛表示,美國保險與期貨相結合的模式已發展70余年,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其農業保險種類涵蓋150多種農作物。我國「保險+期貨」仍處於起步和試點階段,玉米是首批試點品種。2015年,保監會正式批准了玉米和雞蛋的目標價格保險,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目前試點品種不斷豐富,涵蓋玉米、大豆和雞蛋多個農產品品種,覆蓋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多個農產品主產區。大商所將持續探索,滿足農民的增收需求。
她表示,大商所已開始着手研究玉米期權,生豬期貨也在持續研究中,相信通過市場各方的不斷努力,玉米產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