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金融時報:歐債惡化漩渦已啟動 危機只會越來越糟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歐債樂觀只維持短短一周,近日現實反撲而來。上周五 (13 日) 法國等 9 個歐元國信評遭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下砍,希臘與民間債權方的減債協商破局。不過,這一切其實早在意料之中。

《金融時報》撰稿人 Wolfgang Münchau 周日 (15 日) 警告,儘管如此,這兩個事件仍然重要,因為他們呈現出今年歐債事件可能發展的背後機制:亦即歐元區已落入信評調降、經濟產出下滑、負債攀升,以及更多信評降等的一連串漩渦。


Münchau 指出,歐洲經濟才剛開始落入衰退,希臘大部分債務現在也可能違約,甚至脫離歐元區。一旦發生,眾人焦點便會立刻轉向葡萄牙,新一波擴散降級風潮也將展開。

不僅如此,原本已被視為不足的歐盟目前紓困基金 EFSF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如今也面臨信評遭降危險,因為其債信評等仰賴提供資金的歐盟各國。EFSF 的架構模式,使其實際放款能力因此萎縮,但歐元區各國卻無替代計畫來因應。

如果歐洲只以立即全面實行永久紓困基金 ESM (歐洲穩定機制),來彌補解決這個問題。則所需注資配額,將造成歐洲各國赤字擴大,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一年傷害更大。

就連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本身,國內的政治反對聲浪也攀上高峰。上周德國總理梅克爾 (Merkel) 所屬執政黨基民盟 (CDU) 數名原本態度溫和的國會議員,也立場轉變,淡化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嚴重性。

就算歐洲央行 (ECB) 現在注入大量流動性,也不能解決問題。雖然這樣的行動成功阻止歐債爆發立即信貸危機,甚至間接鼓勵歐洲銀行參與購買歐元國債券。但幸運的話,這也只能協助度過今年春天歐洲巨大的換債壓力,但不能解決總體經濟缺乏修正的基本面問題。

經濟改革能解救這一切?這又是歐洲人的另一個幻想。Münchau 指出,上周五大降評引發的最終效應,使得情勢已過了技術性方法可解除危機的關鍵點。除非歐洲採行強力的中央財政統一,有能力對所有歐元國徵稅並徵招金援,才有辦法解決危機。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