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中國腳步放緩 全球跟著喘口氣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中國腳步放緩,全球成長似乎也順利降檔,美國經濟企業和負債累累的歐洲至少當前都避開了一場混亂的大崩潰。

國際信評機構Standard & Poor"s (標普)周五調降歐元區9國債信評等,包括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讓整個金融市場打冷顫,但此舉市場早已有心理準備,可能因而縮限了恐慌的擴散。


在令人緊張的2011年結束後,全球經濟僅溫和降速,這將讓人大大鬆了一口氣,但離完全放心還差得遠了。

下周希臘債務協商恐因銀行應負擔的虧損規模之爭議而破裂;伊朗核武引起的緊張情緒仍持續威脅石油市場;美國上周的數據顯示零售銷售意外疲弱,且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喚起美國復甦之路尚未走出困境的記憶。

因此,即使跡象顯示,今年全球成長僅溫和下降至3%左右,但其中陷阱多多,最主要就在中國。

周二預計將公布中國第四季成長較前一年下降至8.7%,亦低於前季的9.1%,為2009年中期以降中國最緩慢的成長數據。

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成長趨緩有多少係因全球對中國出口品的需求降低,又有多少係因中國境內成長弱化。

如果中國內部成長遲滯,恐造成德國和美國等國另一波經濟阻力,因為這些國家仰賴出口以補償自家國內疲弱的成長。

數據顯示,中國12月份需求弱化且自美國的進口下滑2.7%,中國整體貿易盈餘下降至3年低點,讓全球響起硬著陸的警報。

中國通膨率也下滑,且11月和12月的外匯存底降低,另一個清楚顯示中國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逐漸消退且外資撤離中國的跡象。

芝加哥Northern Trust經濟學家Asha Bangalore針對另一項關鍵貿易關係:中國和德國。

中國12月份自德國的進口增加4.2%,為2009年10月以降最低成長率。

Bangalore:「這些趨勢有更廣泛的影響,不只是德國企業活動遭中國進口下降衝擊,而是全球貿易網絡有著廣泛影響力,恐挫傷其他貿易夥伴的企業狀況。」

德國2011年第四季經濟季度衰退約0.25%,加深整個歐元區逐漸踏入經濟衰退的焦慮。

中國需求急遽縮減也將對商品出口國帶來麻煩,例如澳洲和巴西等,這些國家的財經命脈與中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巴西的消費者大幅縮手,且巴西央行下周預計將降息至10.5%,為8月以降為支撐成長的第4回降息。其他亞洲國家的數據也透露中國國內經濟狀況的訊息。

出口至中國的數據是很微妙的指標,因為該數據向來不會清楚指出有多少是供給中國境內消費,又有多少是最終將販售至歐美的半完成品,但這軌跡很明顯:出口至中國的貨物流趨緩,其中包括來自其他亞洲國家的貨物。

台灣12月份出口成長是2年多來最弱的一次,對中國的出口年減2.9%,已連續2個月下滑;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出口也大幅縮減;南韓預警2012年出口前景黯淡,部分係因南韓出口最大目的地──中國的需求降低。

中國當局過去2年來一直努力冷卻經濟,讓通膨降至控制範圍內,藉此希望中國成長逐步且溫和下降。雖然中國可能結束緊縮循環,但中國並不會急著降息,可能以降低銀行存準率作為下一步行動,最快可能本周就會進行此行動,以對應中國農曆年節的現金需求。

新年慶祝行動增加解讀中國經濟數據的困難程度,例如,經濟學家認為12月份製造業數據意外強勁可能係與新年需求有關,下一個月可能就會進行修正。

1月份的數據可能異常疲弱,因為適逢農曆年節,工廠停工且數百萬工人返鄉過年。

香港滙豐亞洲經濟學部門共同主管Frederic Neumann表示:「所有慶祝和旅行都讓經濟數據有點難纏,不只是大陸,區域性也是如此。」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