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歐洲出口減緩傷害亞洲經濟 應不至過度衝擊前景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歐洲的債務困擾以及接踵而至的歐元跌勢,已對亞洲製造商的獲利造成衝擊。令人擔憂的是,若歐洲對亞洲的出口需求減緩,影響範圍及程度將進一步蔓延擴散。

亞洲企業出口歐洲產品極廣,上至太陽能電池板下至毛衣日用品,去 (2009) 年歐洲下訂單時,歐元身價較現在高出 20%,現今亞洲企業必須和歐洲客戶重新議價,或甚至承擔匯價損失。


歐元的走勢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困擾。更大的問題在於,歐洲經濟的放緩會否下砍當地對亞洲產品的長期需求量。這點具有關鍵重要性,因為亞洲經濟以製造業為重,亞洲市場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引擎,然而同時也需要歐洲顧客持續消費。

根據星展集團 (DBS Group Holdings Ltd.)(DBS-SG) 資料,除去日本以外,亞洲 10 大經濟體對歐洲的出口,占總量約 13% 之多,美國則有 11%。

貿易數據並未顯出受歐債影響,中國 5 月出口年增 48.5%,經季節調整後月升 10.9%,南韓和台灣 5 月貿易也各自創下佳績,然而出口數據並不會迅速反應經濟情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總裁 Dominique Strauss-Kahn 本月稍早,在 G20 財長會議上表示:「歐洲政府縮減預算的舉措,可能對高度仰賴出口的開發中國家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以中國為最,亞洲國家的出口導向式經濟受到批評,亞洲各國已承諾加深經濟對於內部需求的依賴程度,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和民眾多作消費。

然而這些變化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看到成效顯現,目前亞洲仍需要已開發國家的出口貿易助其維持成長。

歐元價格的萎縮,是最為直接的威脅。

高階電子產品首當其衝,里昂證券 (CLSA) 分析師 Saurabh Chugh 估計,台灣宏碁電腦 (Acer Inc.)(2353-TW) 有半數以上獲利來自歐洲,歐元新台幣每下跌 1%,其獲利便萎縮 5%。南韓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030-KR) 的歐元營收比率占 15%。

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產業受歐洲牽動程度向來最大,林洋新能源 (Solarfun Power Holdings Co)(SOLF-US) 的營收總額中,歐洲占比率高達 85%。公司估計,歐元人民幣每下跌 1%,其獲利便減少 0.4%。

部分人士擔憂亞洲銀行和企業過度仰賴歐洲銀行資金,在歐洲出現信貸緊縮時將接連受害,甚至出現前年金融危機時期的資產蒸發現象。

當然,歐洲的財務情況也可能不會影響亞洲地區,某些分析師認為儘管歐洲經濟放緩,只要美國持續成長,亞洲的出口經濟便可持續正向發展。

歐洲的主要經濟體德國,市場持續顯現健康發展,且還可能從歐元下貶中得益。亞洲國家民眾消費者支出成長,內部貿易發展也日有起色。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首席經濟學家 Eric Fishwick 聲稱:「你會看到亞洲出口的壓力漸增,但尚不至於拖累整體亞洲樂觀經濟前景。」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