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錢荒捲土重來 中國金融體系風險加劇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3-12-24 13:40
年關將近,中國銀行再度陷入錢荒。為了避免情況惡化,中國央行上週已透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向金融體系注資,安撫放貸機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斷上升的風險在此表露無遺。
《CNNMoney》報導,年底將近,不僅正值企業借貸需求增加,銀行更需要額外資金以達到最低存款要求。19日,中國銀行資金面告急, 1月期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及回購利率飆上歷史新高,同業交易系統也延遲半小時至下午5時收市;人行也於盤後宣告已向市場適度注入流動性,資金面緊縮局勢才稍微放鬆。
今(2013)年6月,投資人才經歷過一波嚴重錢荒,當時中國市場也存在嚴重的信用危機。中國央行於本(12)月20日表示,針對年末貨幣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已經連續三天向市場注入3000億人民幣的流動性,補平資金缺口,避免銀行違約。而中國央行本次也意外的透過微博來宣布消息,而不是透過傳統的媒體。
野村證券分析師Zhiwei Zhang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本質上是脆弱的,這對中國央行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也對經濟構成威脅。雖然現在央行的緊急注資,可以成功避免6月錢荒重演,但卻無法確保明年相同的狀況會不會再發生。
中國經濟歷經10年以出口導向、廉價信貸為主的快速成長後,速度已經逐漸趨緩。而今年爆發的錢荒、央行該是否且何時該出手干預等問題,僅是中國經濟巨大轉型中要面對的諸多問題之一。
部分分析師批評中國央行太晚出手,若是早一步動作,就可以更有效率的避開資金短缺問題。然而,也有分析師表示,央行遲遲不動作,也是遏止過度借貸的方式,藉由維持資金緊縮,可推升銀行間的借款利率,並逐漸打造一個市場主導的環境。
此外,分析師指出,央行不干預,也可掃除部分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泛指未被納入政府金融監管範圍的借貸工具,行泛指對沖基金、投資銀行、貨幣市場基金、保險公司等。它們提供了可規避監管要求的投資工具管道,信用風險也相對較高。
至於上週央行注資後,到底有沒有成效?《華爾街日報》指出,分析師表示,僅管央行已經連續三天向金融體系注資3000億人民幣,但卻無法目前飽受資金困難的銀行解決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注入的資金大多流向大型銀行,而需要援助的銀行多為中小型放貸機構。這類型的注資雖然可使金融機構免於資金枯竭的命運,但卻不代表融資條件放鬆。
6月錢荒再現也引起市場疑慮。截至上週五(20日),上證指數重挫2.02%,失守2100點關卡,已連續9個交易日走跌,創19年來最長跌勢。昨(23)日兩市小幅高開後隨即下探,午後有金融股強勢反彈,拉尾翻紅才終止九連跌,微漲0.24%,報2089.71點。預估本週可望因利空出盡而回升,然而資金面持續偏緊,短期內大盤走勢偏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