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專家:中國CPI全年漲幅料低過3% 銀根不鬆不緊基調或延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中國9月CPI急漲3.1%,其中菜價上漲18.9%。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中新社

受中秋和國慶「雙節」等因素推動,中國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突破3%創7個月高位。國家統計局昨(14)日公布,9月CPI同比上漲3.1%,環比上漲0.8%,略超預期,其中食品價格的漲幅更達6.1%。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幾月食品通脹壓力會更大,第4季CPI可能都將維持在3%以上,全年CPI平均漲幅亦在3%以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的「不擴大赤字,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的政策基調仍有望延續。


香港《文匯報》報導,食品價格依然是CPI上漲的主要推手。數據顯示,9月食品價格上漲6.1%,高於8月份4.7%的升幅,影響CPI同比上漲約1.98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和鮮果價格當月分別飆升18.9%和12.5%;非食品價格上漲1.6%。從環比來看,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5%和0.4%。

食品之外,其他7大類商品價格則「5漲2跌」,其中居住漲幅處於第2位,同比上漲2.6%,與上月持平;衣著價格同比上漲2.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同比上漲1.1%。價格下降的則是,煙酒及用品價格同比下降0.2%、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0.2%。

中國CPI漲幅上次超過3%是在今年2月,當時受「春節錯位」影響,當月物價漲幅較大,而2012年的春節在1月份,當年2月份時物價已開始回落。對於9月CPI再度攀升至3%以上,經濟學家則認為是「實實在在受到物價上漲的推動」。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指出,9月份CPI同比漲幅中的新漲價因素增加較多,據測算,在9月份3.1%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2.3個百分點。

余秋梅還指出,9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5%,略高於2003年至2012年同月1.1%的平均環比漲幅,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51個百分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較多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中秋、國慶節日因素,也有季節性影響因素,還與部分地區旱澇災害有關。」9月恰逢中國傳統中秋節假期和十一國慶黃金周前夕。

另外,還有經濟學家認為,9月份強颱風天兔襲擊了中國南部地區,給主要農作物產區造成影響,這可能是導致蔬菜價格大幅攀升的一個原因。數據顯示,鮮蛋、鮮菜、鮮果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9%、6.7%、5.4%和2.2%,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44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指出,從全年來看,中國通脹壓力仍比較溫和,但第4季通脹壓力值得警惕。第4季豬肉等食品價格仍會呈上升趨勢,食品價格主導的物價上漲仍會繼續,未來幾月CPI漲幅可能都將維持在3%以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明確提出宏調區間,要求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其中,GDP增速下限為7.5%,物價漲幅上限為3.5%。外界認為,一旦物價漲幅超過3.5%,宏觀調控政策將會加強。

中國9月CPI重回「3」以上,經濟學家認為,即使四季度月度CPI繼續抬高,但縱觀全年CPI平均漲幅亦在3%以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的「不擴大赤字,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的政策基調仍有望延續。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分析稱,今年物價總體保持溫和上漲態勢。首先,CPI同比翹尾因素較低,2013年翹尾因素約為1%,比2012年底0.2個百分點,翹尾因素減低將在一定程度抑制今年CPI漲幅。 (接下頁)[NT:PAGE=$]

另外,在CPI食品價格構成中佔重要地位的豬肉等價格,目前看來總體漲勢平穩;資源型價格也還處在負增長階段;輸入型通脹也沒有明顯抬頭。

其次,從新漲價因素看,李雪松指出,國內產能過剩突出,經濟復甦仍處於偏弱狀態,對社會總需求的拉動作用有限,同時由於經濟周期和結構調整的影響,經濟增長仍將震盪,物價在基本面上缺乏持續上漲的支撐。

第三,從貨幣供給看,李雪松認為,在「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等政策及監管層加強對流動性管理政策下,管住貨幣已成為基本政策取向。

李雪松預測,今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6%,與上年基本持平。因此,李克強提出的「不擴大赤字,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的政策有望延續,為推行各項改革提供了經濟環境。

對於未來幾月,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分析,第4季CPI將繼續上漲。一方面,年底前節慶較多,需求相對旺盛,另一方面,以肉食為主的副食品也仍處在上升通道。此外,隨著經濟形勢企穩向好,社會需求亦進一步增加,上述三因素都會導致CPI在四季度繼續上漲,但上漲幅度不會太大,完成3.5%的調控目標也不會有太大壓力。

趙萍還稱,目前CPI上漲主要由供求關係導致,國家在貨幣政策方面不會進行大的調整,央行將仍以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主。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9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3%,環比上漲0.2%。專家表示,9月PPI同比雖連續19個月下降,但已連續第4個月降幅收窄,環比漲幅則為連續第2個月上升,並呈漲幅擴大之勢,顯示生產活動正在逐步恢復,經濟回穩態勢明顯。

余秋梅認為,9月PPI環比繼續上漲,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顯示市場需求趨於活躍,宏觀經濟繼續穩中有升。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產品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了2.1%、2.3%、0.4%和0.4%。煤炭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2%,比8月份的降幅收窄1.3個百分點,降勢趨緩。

中國第3季更多經濟數據將於本周五(18日)公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也預期,受實體經濟改善支撐,中國經濟近幾個月已顯現出更強勁的增長態勢,包括發電量的增長,企業盈利和政府稅收都有所改善。中國今年前3季GDP同比增長將逾7.5%,有信心實現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不過,有大陸經濟學家警告,對通脹壓力不可過於樂觀,物價上行新周期或已啟動,明年首季將面臨考驗。

香港《明報》報導,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說:「估計第4季的通脹會在3%以上,因為中國經濟還在不穩定時期,上面擔心經濟下滑,加大力度促進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貸款的上漲等等,總的來說,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對上海新民網指出,最後一季CPI漲幅可能繼續走高,但全年物價維持在3%以內的可能性很大,3.5%的調控目標應該可以實現。

不過,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9月CPI雖重回「3.0時代」,但縱使考慮到季節性因素,3.1%的CPI升幅仍屬於健康水平,他認為第4季的CPI會有所回落。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