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
美股雷達
在全球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力需求激增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高盛的最新報告指出,AI 和數位革命正在徹底改變全球電力市場,但美國的電網卻未做好充分準備。報告顯示,預計到 2030 年,AI 資料中心將需要提供 20-25 GW 的電力,相當於 20 個大型核電廠的裝置容量。
美股雷達
全球 AI 競賽在今年秋季步入白熱化階段,年初中國 DeepSeek 實驗室推出的高效大型語言模型引發矽谷震動,性能媲美頂尖系統,成本卻遠低於同行,更觸發美國政界對技術主導權流失的警覺。在此背景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金融時報》AI 未來峰會上更罕見發出尖銳警告稱「中國將贏得 AI 競賽」。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4) 日開低收高,上證指數(SSEC) 早盤雖一度失守 3950 點,但上演 V 型反轉行情,本周連 3 交易日守穩這一水位。滬指今日收漲 0.23% 至 3969.25 點,深證成指 (SZI) 亦漲 0.37% 至 13223.56 點,創業板指收高 1.03% 至 3166.23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87 兆元,較上一交易日減少 453 億元大盤方面,電網設備、太陽儲能類股全線上漲,摩恩電氣、中能電氣、雙傑電氣、金冠電氣、特變電工、望變電氣、神馬電力、阿特斯、通潤裝備、三變科技等 20 餘股漲停,京泉華更連 3 日漲停作收。
近期,美國掀起一場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基礎設施建設競賽。巴克萊 10 月 31 日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美國已規劃的大型數據中心總容量超過 45 吉瓦,這股熱潮預計將吸引超過 2.5 兆美元的投資。報告強調,推動這輪建設的主要力量包括 OpenAI 的「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亞馬遜 (AMZN-US) 、Meta(META-US) 、微軟 (MSFT-US) 等超大規模科技廠商,以及馬斯克的 xAI。
微軟 (MSFT-US) 周一 (3 日) 宣布,已獲批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運送輝達晶片,用於建造訓練 AI 模型所需的資料中心,並打算未來四年在波斯灣國家投資 80 億美元,佈局資料中心、雲端運算及 AI 專案。這筆交易被外媒視為 AI 基礎設施從矽谷走向能源充足的新興市場遷移的標誌,但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最新表示,自家機房有大量輝達 AI 晶片閒置。
ETF
美國科技大廠上週財報亮眼,但也凸顯 AI 時代的電力供應瓶頸,隨著 AI 運算需求激增,資料中心用電量暴增,不僅帶動了電力解決方案與新能源廠商股價狂飆。台股重電四雄包括華城 (1519-TW)、亞力 (1514-TW)、中興電 (1513-TW) 及士電 (1503-TW) 今日表現亮眼齊走揚,相關能源 ETF 更成為繼科技股後,市場資金追逐的新寵兒。
台股新聞
AI 帶動電力需求提升,OpenAI、亞馬遜 (AMZN-US) 及 Google(GOOG-US) 等科技巨頭也持續調升資本支出,並強調電力不足。重電四雄包括華城 (1519-TW)、亞力 (1514-TW)、中興電 (1513-TW) 及士電 (1503-TW) 有望在 AI 基礎建設中搶攻商機,訂單能見度皆看至 2028 年,激勵重電四雄今 (3) 日表現亮眼齊走揚。
微軟 (MSFT-US) 首席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近日表示,儘管 AI 產業對高效能 GPU 需求持續攀升,但微軟在擴充算力方面遇到的最大障礙,並非晶片供應不足,而是電力與基礎設施的限制。近期有觀點認為,輝達 (NVDA-US) 及整個 AI 產業最終可能面臨「算力過剩」問題,即透過部署 AI 晶片獲取的單位算力增長,將難以長期維持。
美股雷達
10 月 29 日美股開盤,輝達 (NVDA-US) 周四 (30 日) 收黑 2% 至每股 202.89 美元,但周三 (29 日) 股價突破 210 美元大關,市值一舉躍升至 5 兆美元,成為人類史上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企業,市場對其估值泡沫的爭論再度升溫,但越來越多分析指出,相較於泡沫破裂的擔憂,這家 AI 晶片巨頭的成長引擎或許才剛啟動。
ETF
AI 需求旺,美科技巨頭們喊出電力不夠用,再掀搶電大戰,推升美國電力基建指數屢創新高,根據彭博統計,截至 10/29 止,NYSE FactSet 美國電力基建息收指數 (NYSE FactSet U.S.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Quality Income Index 漲至 275.82 點再創歷史新高,帶旺追蹤該指數的新光美國電力基建 (009805-TW)ETF 市場買氣熱,盤中最高價衝上 12.95 元,收在 12.89 元,同步刷新掛牌以來新高紀錄,且成交張數更放大到近 1.6 萬張,市場交投表現熱絡。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共同創辦人比爾 · 蓋茲(Bill Gates)近日表示,在開發下一代核反應爐的全球競賽中,中國正迅速崛起,挑戰美國與其他國家的主導地位。根據《彭博》報導,蓋茲指出,中國在核融合(fusion)與核分裂(fission)技術方面的研發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並透露中國在核融合領域的投資規模「比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還多」。
台股新聞
前瞻能源科技二廠今年正式啟用,預計將在明年進入量產階段,展望未來,隨著 AI 資料中心不斷升級,電力系統迎來大改革,包括 UPS、BBU 都成為新商機,前瞻能源正布局相關應用,大搶電力革命商機。前瞻能源於 2023 年底投資 12 億元啟動南科二期廠房擴建,獲新日興 (3376-TW)、碩禾 (3691-TW)、儲盈科技、喜馬拉雅、中信證等策略股東共同支持。
美股雷達
OpenAI 公司周一 (27 日) 表示,美國若想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保持領先中國的地位,就必須大幅加強對新發電能力的投資,並建議每年應新增 100GW(gigawatt) 發電量。近幾個月來,身為 AI 新創的 OpenAI 陸續簽署多項雄心勃勃的基礎建設協議,這些計畫將需要龐大的電力供應。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正全力推動監管機構,加快允許快速成長的數據中心產業接入電網的審批流程,以支援國內人工智慧(AI)與製造業的發展。根據《彭博》取得的文件,美國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於週四(23 日)致信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敦促該機構對數據中心電網接入申請進行「加速審查」。
台股新聞
隨著台灣能源轉型面臨挑戰,綠電供不應求,也衝擊台灣產業競爭力。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 (TSIA) 理事長侯永清今 (23) 日對此回應,TSIA 已針對電力議題向政府提出三大訴求,預期台灣政府規劃的綠電裝置容量路徑圖能符合產業需求,但協會擔心的是執行力。
台股新聞
在 AI 技術浪潮席捲全球、加速產業鏈重組的背景下,桃園憑三大優勢躍升企業擴廠與布局「首選」。根據 KPMG 畢馬威不動產的統計,2025 年前三季桃園工業不動產交易量高居全台之冠,如台達電以新台幣 69.5 億元購入桃園觀音廠房,創下近年單筆交易紀錄,突目前更釋出位於蘆竹南崁工業區逾萬坪、土地完整方正的乙種工業廠地,積極尋求合作夥伴,搶攻這波擴廠與資產配置熱潮。
ETF
美國總統川普近來揚言將取消風電與太陽能「優惠待遇」,讓全球潔淨能源類股如坐針氈,但市場的反應卻逆勢往上,潔淨能源產業在三大核心動能的支撐下,相關龍頭企業股價更演出大逆襲,台灣 ETF 績效前十強的原型 ETF 中,也以潔淨能源主題的 ETF 表現最為突出,FT 潔淨能源 ETF (00899-TW) 近一個月漲幅 15.96% 高居榜首,帶領能源股向前衝。
美股雷達
美國人工智慧 (AI) 支出的成長雖正在轉變美國經濟,並被總統川普譽為國家經濟必需品,今年上半年科技基礎設施支出占 GDP 增長超過一半,成為最強勁的增長引擎。然而,許多美國民眾卻不願這些巨大的資料中心建在他們的居住地附近。這場「地方叛亂」已導致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潛在資料中心項目被延遲或阻擋。
美股雷達
AI 產業的高速發展推動運算能力需求激增,企業透過硬體升級或大規模 AI 集群建置來提升處理能力,但也陷入能源消耗的嚴峻挑戰。根據 Futurum Group 半導體分析師王韋傑 (Ray Wang) 最新發布的數據,輝達每一代 AI 伺服器平台功耗,從 Ampere 到 Kyber 架構,八年來共暴增 100 倍。
美股雷達
據《Yahoo 財經》報導,矽谷正將巨額資金投入人工智慧 (AI) 領域,近期的交易規模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科技界幾乎每周都有大規模的 AI 交易宣布,股價也因此大幅上揚,但要追蹤誰投資了誰,卻變得十分困難。這波浪潮涉及多家主要公司,包括 OpenAI 、輝達 (NVDA-US)、AMD (AMD-US)、甲骨文 (ORCL-US) 和博通 (AVG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