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
台股新聞
川普稅改法案過關,台股今 (23) 日開高,開 21766.24 點,上漲 95.28 點,隨即在電子、航海股等上攻下,指數持續走揚,最高來到 21798.88 點,漲逾百點,不過權值股遭逢壓力,漲幅隨即收斂,早盤估量 3497 億元,較前一日放大。
美股雷達
德國晶片大廠英飛凌週二 (20 日) 宣布與 AI 巨頭輝達合作,共同開發一套嶄新的 800 伏特高壓直流 (HVDC) 電源系統架構,為未來 AI 資料中心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電力傳輸解決方案。受此消息激勵,英飛凌 ADR (IFNNY-US) 週二尾盤聞訊飛升,收紅 3.14% 至每股 39.12 美元。
國際政經
《法新社》15 日報導,儘管中國的電力需求在 2025 年第一季迅速成長,但碳排放量卻有所下降,這項變革主要得益於再生能源和核能的顯著增加,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誌著其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進展。報告指出,中國計劃在 2030 年實現碳排放達峰,並在 2060 年實現碳中和。
台股新聞
泓德能源 (6873-TW) 積極布局澳洲市場,總經理周仕昌表示,目前泓德自持與透過 ZEBRE 旗下投資的案場共 9 座,總共容量 1.5GW,預計 2027 年前全數開工,並在 2029 年前資產管理規模達到新台幣 600 億元。泓德在澳洲同時有自持案場、ZEBRE 平台開發案場,其中,Hay 2 與 Solar River 都預計在今年取得開工許可,總容量達 261MW,屆時將在今年底到明年陸續貢獻營收。
台股新聞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呼籲,近年 AI 己成全球局勢發展、產業營運興衰的焦點,為確保我國發展 AI 有充足電力支撐算力,對於包括撥補台電 1000 億元在內的政策,只要能確保電力系統韌性和穩定度,都應支持。彭双浪也指出,減碳是國際趨勢,在積極確保電力系統韌性和穩定度的同時,應借助這次機會,喚起全民節能意識,重新檢視能源配比、加速電力排碳系數下降,趕上全球腳步,更可透過公私協力,擴大對淨零創新的投入規模,以掌握備受重視的未來成長動能。
ETF
川普對等關稅按下暫停鍵,但全球股債市場動盪仍未止息,新光投信看好在製造業回流美國下,電力將成「新國力」最佳後盾,推出新光美國電力基建 ETF(009805-TW),預定 4/24 開募、5/13 掛牌,009805 具有「美.利.堅」三大投資特色,可望減緩黑天鵝衝擊。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將授權其政府擴大燃燒化石燃料的電力生產,以應對中國在煤炭電力方面的經濟優勢。川普在一篇社群媒體貼文中寫道:「我授權我的政府立即開始生產使用美麗、乾淨煤炭的能源。」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指的是什麼,以及他的社群媒體命令將如何影響美國政策。
美股雷達
白宮宣布週三 (12 日) 將開始對鋼鐵、鋁徵收 25% 的關稅,根據白宮週二 (11 日) 發表的新聲明,對所有從各國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 25% 的關稅將於美東時間週三午夜生效。白宮發言人德賽 (Kush Desai)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川普之前的行政命令,對加拿大和我們所有其他貿易夥伴徵收 25% 的鋼鐵和鋁關稅將於 3 月 12 日午夜生效,無任何例外或豁免。
美股雷達
加拿大安大略省長福特 (Doug Ford) 週二 (11 日) 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交談後宣布,他將「暫停」 對向美國三個州出口的電力徵收 25% 的附加費。福特週一記者會上表示,從週一開始對向美國紐約、明尼蘇達州和密西根州出口的電力徵收 25% 的附加費,並警告若關稅升級,他將切斷加拿大對美國的電力供應。
美股雷達
川普關稅不確定性持續撼動市場,美股主指週二 (11 日) 盡墨,道瓊收跌近 480 點,盤中一度狂瀉 736 點,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白宮週二發布聲明確認,週三將開始對所有從各國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 25% 關稅。美加關稅戰可謂峰迴路轉。
加拿大安大略省長福特 (Doug Ford) 周二 (11 日) 接受《CNBC》節目《Money Movers》採訪時警告,如果經濟陷入衰退,將責任歸咎於美國總統川普。他說:「如果我們進入衰退,那麼這將被稱為『川普衰退』(Trump Recession)。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11 日) 宣布將對來自加拿大的鋼鐵和鋁材進口再加徵 25% 關稅,讓總關稅達到 50%,此舉是回應安大略省對美國電力出口徵收 25% 稅款的報復。川普還要求加拿大取消對美國乳製品徵收的「反美農民關稅」,並警告若加拿大不撤回其他關稅,將於 4 月 2 日大幅提高對加拿大汽車的關稅,他寫道:「這將實質上永久關閉加拿大的汽車製造業。
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年減 1.9% 至 5.53 億噸,為新冠疫情年之外,近 20 年來首見,主要因為中國正在發展新能源,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這也讓建立在能源上的工業體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去年化工用油成長 7.3%,但成品油消費為 3.9 億噸,年減 2.4%,而新能源汽車則是背後原因之一。
台股新聞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今 (8) 日表示,今年全球狀況混沌不明,現在到 6 月之前可能都還看不太清楚,沒有辦法談未來,但台泥會持續改變,今年將以減碳、電力為營運兩大主軸。張安平表示,今年看起來不確定性非常大,是個混沌的世界,沒人敢說看的清楚,不過,對台泥已經訂下的計畫影響不大,其中,水泥業持續往低碳布局,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競爭力。
台股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指出要大力發展 AI,為滿足龐大度電力需求,因此簽署行政命令,新設「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NEDC) ,激勵重電四雄華城 (1519-TW)、亞力 (1514-TW)、士電 (1503-TW) 及中興電 (1513-TW) 本周群起大漲,其中,華城大漲逾 2 成。
美股雷達
太平洋天然氣電力公司 (PG&E Corp)(PCG-US) 周四 (13 日) 調升 2025 年調整後核心獲利財測,因營運費用下降和電價上漲。繼去年批准一系列類似的漲價請求後,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上個月再次批准了該公司提高電價的請求。該公用事業公司表示,2024 年其費率基準成長率將達到 10.5%。
國際政經
從 2015 年起,每年年底,世界最大諮詢公司之一的科爾尼 (Kearney) 都會推出《未來五年全球五大趨勢》研究報告,根據其最新一份報告,全球商業環境正處於快速變遷的狀態,企業必須不斷適應和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報告提出了五個可能在 2030 年前對政府和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變數」,這些變數反映了挑戰與機遇並存。
台股新聞
AI 應用的持續發展引發基礎建設需求激增,尤其在電力供應層面,各地的電網作為關鍵的支撐角色而備受矚目,2025 年,在 AI 基建需求持續爆發下,電網建設被視為未來經濟布局的重要一環,為台灣相關產業帶來難得的機遇。〈AI 快速發展,電力不足引爆電力電網商機!〉隨著 AI 技術快速普及、應用範圍擴大,相關數據中心等基建需求急速上升,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近日表示,當前 AI 發展的瓶頸不在於晶片,而是電力供應不足,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 (NERC) 也指出,電力需求正以空前速度增長,AI 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在未來四年將翻倍,美加地區的電網穩定性將面臨巨大挑戰。
美股雷達
根據《巴隆周刊》(Barron's)周四 (26 日) 報導,公用事業股今年表現強勁,在經歷艱難的 2023 年後上漲 20%。如今該行業正在分成兩派:一些公司可以從人工智慧 (AI) 的爆炸性需求中獲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會成長較慢。
台股新聞
水泥雙雄今 (10) 日公告 11 月營收,台泥 (1101-TW)165.02 億元,續創歷史單月新高,月增 1.4%、年增 87.8%;亞泥 (1102-TW)71.94 億元,則創 18 個月新高,月增 3.5%、年增 2.2%。累計台泥前 11 月營收 1384.66 億元,也是歷年同期最佳,年增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