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
國際政經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由於受到美國貿易政策調整的影響,今年除造船和手機外的南韓主要產業將同時面臨衰退,半導體、汽車、鋼鐵等南韓經濟支柱將陷入困境。南韓央行 (BOK) 今(20)日在《主力產業監測報告》中表示,船舶製造業已進入超級週期,手機業預計將受益於新產品的發布,但最大出口產品半導體將因美國川普政府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加劇而面臨到大幅升高的下行風險。
其他
最新數據顯示,南韓造船業上月在新接訂單量的表現超越中國位居第一,表現較去年 12 月有明顯改善,南韓去年 12 月在全球新接訂單量的佔比僅 6%,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則是 82%。英國航運諮詢機構克拉克森研究今 (7) 日表示,南韓造船業 1 月共獲得 13 艘新船訂單,共計 90 萬修正總噸(CGTs),佔全球總量 146 萬修正總噸的 62%,中國造船廠上月則位居第二,共獲 21 艘新船訂單,共計 27 萬 CGTs,佔全球總量的 19%。
國際政經
繼邁爾船廠,德國又一家百年造船廠面臨倒閉危機,FSG-Nobiskrug 造船集團的四家公司已啟動破產程序,短短一年歐洲就有兩家大型造船廠陷入巨大困境,與中國的造船業訂單滿到 2028 年、如日中天的榮景相比,景氣有如冰與火的兩極。以建造豪華郵輪聞名的歐洲知名船企德國邁爾船廠(Meyer Werft)今年 8 月以最高 90% 的股份由德國政府持有,貼上「國有化」標籤,順利化解破產危機。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造船業持續在全球一枝獨秀,三大指標繼續穩步成長領先全球,完工量、接單量與手中訂單量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市佔率分別為 55%、74.7% 和 58.9%,很多企業訂單甚至排到 2028 年。根據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週二 (16 日) 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 2502 萬載重噸,年增率 18.4%,新接訂單量年增 43.9% 至 5422 萬載重噸,截至上月的手持訂單量為 1 億 7155 萬載重噸,年增率 38.6%。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在內等五個工會聯盟向政府提交請願書,要求對中國造船廠的補貼展開調查,美國總統拜登 也承諾仔細審視該份請願書。拜登周二 (12 日) 在社群平台 X 上發文表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將「依法仔細審視這份請願書」。他說:「我們永遠反對中國的不公平作法,只要我還是總統,我就會為美國工人和就業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