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15 日) 報導,儘管美國最繁忙港口洛杉磯港第三季總貨運量創下紀錄,但 9 月進口量已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全美零售聯盟 (NRF) 預測,受川普關稅和美中貿易戰影響,2026 年 1 月進口量將較今年同月大減 16%。洛杉磯港第三季處理 290 萬個 TEU(20 呎標準貨櫃),超越去年同期紀錄。
台股新聞
貨櫃三雄長榮 (2603-TW)、陽明 (2609-TW) 和萬海 (2615-TW) 本周股價連袂跌,跌幅在 5-9% 之間,外資和投信均同步站在賣方,陽明更面臨 5 字頭保衛戰,即將進入第四季傳統淡季,目前看來難以樂觀,先看歐洲線進入明年長約議約階段,航商將如何守住運價底線。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26) 日公布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較上周續跌 83.69 點至 1114.52 點,呈現連 4 跌,跌幅仍有近 7%,主要是因四大長程航線運價均續跌 6-10% 不等。貨攬業者不諱言,歐洲線處在供需失衡狀態,顯示中國目前出貨量少,東南亞的貨量無法補上缺口,大型船公司赫伯羅德雖醞釀 10 月中旬略調漲價格,但主要是希望在 11 月起有機會能夠調漲些,以因應近期歐洲線開始談年度長約。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陽明 (2609-TW) 今 (25) 日召開法說會時指出,即將進入傳統淡季,尤其目前美中關稅尚未談妥,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氣氛重,第四季不容樂觀。陽明直指,目前出貨動能偏弱,需求面不樂觀,且新船持續投入市場,令近期運價壓力大,不排除第四季傳統淡季恐會更淡。
大陸政經
9 月 23 日(周二)4 時 30 分左右,「伊斯坦布爾橋」輪從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啟程,駛往英國最大貨櫃港口弗利克斯托港,全球首條中歐北極貨櫃快航正式通航。據《央視》報導,「伊斯坦布爾橋」輪 9 月 22 日在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完成超過 1,000 標準櫃的貨櫃裝載作業。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19) 日公布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較上周續跌 199.9 點至 1198.21 點,不僅連 3 跌,跌幅多達 14%,主要是因美國線運價轉為重挫 20-30%。主要航線中,遠東到歐洲每 TEU(標準 20 呎櫃) 續跌 102 美元至 1052 美元,跌幅 8.84%;遠東到地中海每 TEU 續跌 100 美元至 1638 美元,跌幅 5.75%。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陽明 (2609-TW) 今 (16) 日與韓國韓華海洋公司正式簽署 7 艘 16,000 TEU 級 LNG 雙燃料全貨櫃輪建造合約,將於 2028-2029 年期間陸續交付,藉此更完善陽明全球營運船隊配置。若加上預計 2026 年起陸續交付的 5 艘 15,500 TEU LNG 雙燃料貨櫃輪,未來陽明將組成 12 艘 LNG 雙燃料船隊,不僅擴大低碳船舶比重,更強化航線佈局的靈活性與競爭優勢。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12) 日公布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較上周再度續跌 46.33 點至 1398.11 點,跌幅 3.21%,呈現連 2 跌,主要是因歐洲線運價持續重挫,抵銷美國線的反彈。主要航線中,遠東到歐洲每 TEU(標準 20 呎櫃) 續跌 161 美元至 1154 美元,跌幅 12.24%;遠東到地中海每 TEU 續跌 233 美元至 1738 美元,跌幅 11.82%。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陸續公布 8 月營收,包括長榮 (2603-TW)、陽明 (2609-TW) 和萬海 (2615-TW) 等單月營收年減幅均在 40% 上下,顯示海運市況旺季不旺,不過,陽明指出,中國十一節前出貨潮可望提振航運市場短期需求。長榮 8 月合併營收 329.57 億元,月減 1.93%,年減 38.69%,累計前 8 月合併營收 2630.17 億元,年減 13.23%。
台股新聞
2025 亞洲貨運物流暨供應鏈大獎 (Asian Freight,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Awards,簡稱 AFLAS) 公布,貨櫃航商陽明 (2609-TW) 今年連續第 10 年榮獲殊榮。陽明自 2016 年起,已連 10 年榮獲 AFLAS 獎項,今年也第 8 度以「亞洲區間最佳航商獎」(Best Shipping Line – Intra‑Asia) 獲全球 Asia Cargo News 讀者票選青睞,肯定陽明在亞洲區內高效快捷的服務品質。
台股新聞
即將進入貨櫃海運第三季旺季的最後一個月,上海航交所今 (29) 日公布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較上周轉為上揚 29.7 點至 1445.06 點,漲幅 2.1%,終結連 10 跌,主要是因美西線和美東線同步強彈,為運價築出底部。
美股雷達
顧問公司 Xeneta 14 日指出,雖然美國主要港口 7 月創下因避開關稅而推高的吞吐量紀錄,但在提前出貨需求消化後,全球多條主要貨櫃航線運價持續下滑。截至 8 月 13 日當週,遠東至美國西岸基準跨太平洋航線平均運價降至每 40 呎標準櫃(FEU)略高於 2,000 美元,為 2023 年底紅海危機以來最低,較前一週的 2,098 美元再跌。
美股雷達
洛杉磯港 7 月創下其 117 年歷史上的最高貨運量,共處理了 1,019,837 個 20 英尺標準貨櫃(TEU),其中進口量亦達到破紀錄的 543,728,000 個 TEU。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表示,此歷史性突破歸因於托運商為規避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連續數月提前大量裝運貨物。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萬海 (2615-TW) 今 (14) 日在南韓三星重工巨濟船廠舉行「WAN HAI A20 臨春輪」命名典禮,該船交付後,預計投入萬海亞洲 - 南美西岸航線營運,展望後市,萬海也表示,預計於 2026 至 2030 年間陸續再接收 30 艘新造船,以提升自有船隊績效。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今 (13) 日董事會通過第二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 109.58 億元,年減 62.8%,每股純益(EPS)5.06 元,上半年稅後純益 383.16 億元,年減僅 18.2%,EPS 17.7 元。長榮第二季合併營收 864.84 億元,年減 18.66%,但營業毛利率仍維持在 21.61%,而上半年合併營收 1964.55 億元,年增 0.76%,營業毛利率也有 26.46%。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陽明 (2609-TW) 今 (12) 日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純益 9.85 億元,年減 92.9%,每股純益(EPS)0.28 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 87.61 億元,EPS 2.51 元。陽明說明,上半年整體營運表現受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影響,運量和運價同步下滑,再加上認列未分配盈餘稅,影響整體損益。
台灣政經
台灣港務公司今 (11) 日表示,太平洋港口協會(APP, Association of Pacific Ports)第 111 屆年會於 8 月 10 至 13 日在加拿大納奈莫市盛大舉辦,高雄港務分公司於今日與加拿大納奈莫港締結為第 20 個姊妹港,奠定雙港日後在營運發展、港區安全及數位資通等多方合作。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萬海 (2615-TW) 今 (11) 日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純益 10.77 億元,年減約 90%,每股純益(EPS)0.38 元,創去年第四季以來單季低點,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 98.09 億元,年減 39.42%,EPS 3.5 元。
航運巨頭馬士基 (AP Moller-Maersk)(快桅) 因全球市場需求具「韌性」,而上調 2025 財年財務展望。公司將全年潛在 EBITDA 預期從原先的 60 億 - 90 億美元,上調至 80 億 - 95 億美元,超越分析師預期的 79.4 億美元。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1) 日公布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較上周續跌 41.85 點至 1550.74 點,跌幅約 2.6%,呈現連 7 跌態勢,主要長程四大航線全面跌,傳統旺季已過了 1 個月仍未見到旺季發酵。主要航線中,遠東到美西每 FEU(標準 40 呎櫃) 本周運價來到 2021 美元,續跌 46 美元,跌幅 2.22%;遠東到美東每 FEU 續挫 252 美元,來到 3126 美元,跌幅達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