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
中國商務部自 2025 年 5 月 7 日起,對原產於印度的進口氯氰菊酯(農藥)實施反傾銷措施,徵收 48.4% 至 166.2% 的反傾銷稅,為期 5 年。這項決定基於調查認定印度存在傾銷行為,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據中國央視轄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對此發表評論,認為中方這次行動要向外界釋放兩個重要信號:第一,對於某些國家不公平貿易行為,中國政府必將採取相應措施,維護國內產業利益。
國際政經
歐盟委員會週一(28 日)宣布,已對中國進口的高空作業升降機械設備徵收高達 66.7% 的關稅,原因是調查發現,中國製造商受益於不公平補貼,並以人為壓低的價格在歐盟市場銷售。路透社報導指出,歐盟此次針對中國行動升降設備(MAE)的額外關稅將在 20.6% 至 66.7% 之間不等,旨在保護本地製造商在年產值逾 10 億歐元的市場中維持競爭力。
台股新聞
經濟部今 (28) 日召開貿易救濟審議會,會中就「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特定熱軋扁軋鋼品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以及「台灣釀酒商協會申請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產業損害初步調查結果進行審議,2 案均認定有合理跡象顯示國內產業遭受實質損害。
美股雷達
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長達一年的貿易調查結果出爐,裁定對東南亞銷往美國的大部分太陽能電池課徵關稅,稅率依據不同企業和國家而定,最高達 3521%。這些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最終是否開徵,則要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6 月的表決結果。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太陽能公司 (First Solar)(FSLR-US)、南韓韓華 Qcells 以及幾家規模較小的業者於去年提出申訴,指控中國大型太陽能板製造商享有不公平的補貼,又利用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工廠把價格低廉的太陽能板輸出美國,導致美國產品競爭力落後。
大陸政經
中國商務部周三 (25 日) 宣布,將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白蘭地反傾銷調查期限,延長至 2025 年 4 月 5 日。這一調查最初於 2024 年 1 月 5 日啟動,原定於一年內完成。商務部表示,由於案件情況複雜,根據《中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決定延長調查期限。
國際政經
印度傳有意對進口鋼鐵徵收高達 25% 的「保障稅」或臨時稅,以限制中國低價鋼材進口。此提議周二 (17 日) 在印度工部部長 Piyush Goyal 主持的一次會議上獲得了廣泛支持,小型企業在得到不會受到鋼材價格上漲衝擊的保證後,放棄了最初的反對意見。
A股港股
當地時間 11 月 29 日,美國商務部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反傾銷調查作出初步裁定,四國將面臨最高 271.28% 的反傾銷稅率,具體數額取決於具體公司,終裁結果將於 2025 年年中公佈。美國商務部當天發公告稱,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在美國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是不公平的。
能源
美國商務部上周四 (11 月 29 日) 公佈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太陽能電池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四國被課徵反傾銷稅率範圍在 0 到 271.28%,但最終結果將在 2025 年年中公佈。美國在今年 5 月啟動東南亞四國的「雙反」調查,其中反補貼初裁結果已於 10 月公佈。
歐盟表示,將就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的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提起申訴。中國商務部周三 (9 日) 回應,中國對歐盟進口白蘭地的反傾銷措施是「合法的貿易救濟措施」。歐盟執委會貿易發言人 Olof Gill 周二發布聲明,表示將在世貿組織上,對中國宣布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提出質疑。
大陸政經
歐盟關稅案表決通過四天後,中國商務部公告,將對原產自歐盟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商務部周二 (8 日) 公告,決定自 10 月 11 日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各公司保證金比率為 30.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