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債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投資究竟是不是泡沫,已經掀起正反兩派論戰,獨立研究機構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發布報告指出,人為壓低的利率環境中吹大了 AI 泡沫,如今規模已經達到網路泡沫時期的 17 倍、2008 年次貸泡沫的四倍,而 AI 投資的規模已經達到極限。
台股新聞
美國聯準會今年降息步調一再遞延,護國神山台積電趁著利率水準高檔之際,積極布局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市場,近 3 個月加碼 4 家公司債約 1.25 億美元 (約合新台幣 38 億元),持債總金額 4.28 億美元 (約合新台幣 130 億元),台積電除了搶當花旗、高盛等金融債主之外,持債名單中赫見與 OpenAI 簽下史詩級大單的 AI 資料中心業者甲骨文 (Oracle)。
ETF
FOMC 會議將在 9 月 17 日召開,市場普遍預估美國聯準會 (Fed) 降息 1 碼 (25 個基點),年底前可能還有 2 碼的空間。近期債市買氣明顯回升,其中金融公司債具較高的信用評級,有類公債特性,若景氣陷入衰退也具備相當程度防禦性,吸引追求固定收益、較低風險取向的投資者,像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9 月以來又加碼購入 1.86 億美元的金融債部位,而下周即將除息的國泰 10Y + 金融債 ETF(00933B-TW) 也獲市場關注,近五日日均量達 1.3 萬張。
台股新聞
亞泥 (1102-TW) 今 (12) 日公告,發行普通公司債 60 億元,募得價款將用以償還債務,亞泥表示,在全球景氣仍呈現不明朗的情況下,仍將持續深耕本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強化成本控管,並以多角化策略分散風險,優化獲利結構。亞泥於 3 月 11 日董事會決議通過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總金額不超過 200 億元,得視市場狀況一次或分次發行,募得價款將用以償還借款,或充實中長期營運資金,或強化財務結構。
美股雷達
自川普重返總統白宮以來,已買進數百筆債券,包括受他推動的重大政策變動影響的美國公司債。根據白宮 19 日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川普截至今年 8 月初共有 690 筆投資交易,總額至少達 1.037 億美元,第一筆交易就發生在他宣誓就職的隔天。除了購買地方政府、學校董事會、機場管理局和天然氣區發行的市政債外,川普 2 月 10 日還分別買進至少 50 萬美元的高通 (QCOM-US) 、家得寶 (HD-US) 和 T-Mobile US 各至少 50 萬美元的公司債;同月,又買進至少 25 萬美元的 Meta(META-US) 公司債。
台股新聞
台積電 (2330-TW)(TSM-US) 今 (12) 日召開董事會,並公布第二季配息金額,預計每股將配發現金股利 5 元,除息交易日訂在今年 12 月 11 日,同時為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也核准於不超過 100 億美元之額度內增資本公司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TSMC Global,以降低外匯避險成本。
台股新聞
意德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556-TW) 於今 (12) 日成功發行首檔永續發展轉換公司債 (債券代碼:75561,簡稱:意德士一永) ,為國內首家發行永續發展轉換公司債之上櫃公司,為中小企業運用永續金融工具籌資建立新典範,並獲市場熱烈認購。
債券
週三紐約交易時段午盤時分,各期限美國公債收益率在短短數分鐘內經歷了一次罕見的大幅飆升,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這場詭異的波動發生在一個低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其背後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主要觀點指向期貨市場的「胖手指」交易,以及公司債發行前的利率對沖操作。
台股新聞
水泵大廠大井泵浦 (6982-TW) 產品進一步尋求來自目前最夯的 AI 伺服器水冷應用,擬發行無擔保轉換公司債 (CB) 籌資 3 億元,今 (21) 日完成募集,這是大井泵浦自 2024 年 12 月上櫃以來首發市場籌資案,預計在 7 月 23 日掛牌交易。
歐亞股
《彭博》周一 (14 日) 報導,日本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鎧俠控股 (Kioxia Holdings) 計劃首次發行美元計價公司債,最高募資規模達 30 億美元,加入近期多家日企紛紛赴海外市場發債的行列。這顯示即便是非投資等級的企業,也能在海外資本市場找到資金支持。
台股新聞
股價波動劇烈時,投資人將能更靈活掌握轉換時機。櫃買中心表示,金管會放寬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持有人,於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得請求(交)換、認購等作業,從此投資人在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也可轉換公司債為股票,自 114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適用於生效日符合條件的債券。
台股新聞
原以 PCB 及磁性元件生產爲主的松上 (6156-TW) 在 2024 年透過收購導入運動護具產品及高階 PCB 樣品板生產,此一投資為因應多角化趨勢,同時,松上發行 3.5 億元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 (CB) 已收齊債款,並將於 6 月 25 日上櫃買賣。
台股新聞
半導體設備廠弘塑 (3131-TW) 今 (19) 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張鴻泰表示,目前公司仍努力消化客戶訂單,預期下半年營運表現比上半年更好,且若無匯率影響,營運將可季季高,全年仍樂觀,同時為因應未來成長,公司也發行公司債,預計將用於業務拓展或併購等,預計今年很快就會看到相關動作。
ETF
關稅戰休兵 90 天即將結束,中東地區衝突再起,導致美股震盪加劇。反觀債市表現,全球公司債近一周、近三個月、今年以來的短中長期績效,均全面維持正報酬,近一周更躍居報酬冠軍,近三個月與今年以來也分居第三與第二名。觀察全球債券基金資金流向,也可發現投資級債基金自 4 月底結束 3 周的資金淨流出後,已由負翻正轉成連續 7 周呈現資金淨流入,並持穩於過去 12 周的相對高位,顯示多變市況中,全球公司債相對具備投資價值。
ETF
美國債券殖利率飆高,債券 ETF 價格連帶直直落,不少「債蛙」投資人黯然退場,根據最新一周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上周債券 ETF 受益人數減少近 8000 人,連兩周衰退。不過,台積電月初重訊公告,在 5 月 28 日至 6 月 4 日加碼 2540 萬美元 (約合新台幣 7.6 億元) 公司債,國泰投信指出,觀察台積電購入的債券皆是屬於金融債,顯見債券不是不能買,而是挑選標的時要看重安全性。
基金
基金贖回金流時間過長,一直是投資人資金調度的痛點。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近日宣布,自 5 月 26 日起,旗下七檔熱門海外基金將率先實施「基金買回價金 3 天到帳(T+3)」制度,為全台首創此機制的投信公司,未來投資人從申請贖回到實際收到款項,最快三個工作天即可完成,大幅縮短等待時間,預估將嘉惠百萬受益人。
台股新聞
近期市場聞美債色變,美國財政與政策前景成關注焦點,包括眾議院通過稅改法案可能擴大財政赤字、20 年期公債標售結果不佳等,皆對美債殖利率造成上行壓力。不過,反觀企業債與新興市場債展現出較佳的抗跌能力,主要歸功於企業基本面穩健與新興經濟體殖利率優勢,資金由利率債逐步轉向信用債趨勢明確。
A股
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 與中國證監會 5 月 7 日聯合發佈《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其中一大亮點是在發行主體上新增支援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下稱科創債)。深圳證交所也同步推出《關於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 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當中也提出「鼓勵市場主體通過科創債融資,支援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
美股雷達
《彭博》報導,台灣壽險業持有約 7,670 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引發外界對資產負債錯配的憂慮。這種情況常見於資產配置與負債結構不符,可能導致財務風險。台灣是美債的第十大持有者,截至 2 月共持有約 2,950 億美元的美債。報導指出,台灣許多壽險公司多年來習慣將資產配置在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包括美債、公司債與機構債券。
蘋果周一 (5 日) 宣布,計劃發行四組不同條件的公司債券 (four-tranche bond),為自 2022 年以來首度重返債市。根據蘋果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的文件,這筆募資將用於股票回購、償還到期債務與其他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