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銀
台股新聞
外貿協會於 9/25-9/28 第 8 度於印度新德里舉辦台灣形象展,吸引高達 107 家台灣企業參展,參展的上市櫃企業數量為 14 家,更創下歷屆新高。貿協今 (28) 日表示,此次總計吸引 1.3 萬人次參展、促成至少 7,700 萬美元 (約台幣 23.4 億元) 商機,半導體業為台印合作的重要方向,加上近年印度積極發展無人機,台廠無人機供應鏈,可望積極切入印度市場。
台股新聞
全球規模最大的工具機展「歐洲工具機展 (EMO Hannover 2025)」9 月 22 日於德國漢諾威盛大開幕。上銀集團今年盛大參展,展示在智慧製造驅動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回應全球工具機產業對高精度、高效率與自動化的迫切需求。上銀集團憑藉垂直整合優勢,從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線性馬達、諧波減速機到迴轉工作臺,提出四大驅動解決方案,並整合上銀科技與大銀微系統的核心技術,全面升級工具機傳動控制系統,推動產業邁向智慧製造。
台股新聞
第五屆「機器人智動系統優質獎 ARSI」出爐,今年上銀科技 (2049-TW) 共贏得二項大獎,分別為高速放電銑削頭獲得「機器人及關鍵零組件研發組」- 特優獎與下肢復健機器人獲得「系統整合應用組」- 優良獎,充分展現優秀之智動化成果與持續的創新研發能量。
台股新聞
2025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昨 (20) 日起一連四天登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宣示將祭出千億元級投資,打造台灣成為全球 AI 機器人供應鏈中心。機器人概念股今 (21) 日群起反彈,其中工具機族群方面,上銀攜手大銀微系統合攻專用型 AI 機器人,被廣泛應用在製造生產線、半導體、醫療、農業、廢棄物回收、物流等領域,多項合作案都在驗證中,激勵股價連袂走揚,直得、全球傳動等盤中同步上漲超過 4%。
台股新聞
上銀科技 (2049-TW) 攜手大銀微系統 (4576-TW) 於 2025 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參展,今年共有四大亮點技術。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與半導體客戶合作開發的方形晶圓移載機器人系統正在驗證中,上半年機器人相關營收占比已提升至 9%,預期將持續攀升突破 1 成。
台股新聞
上銀科技 (2049-TW) 攜手大銀微系統 (4576-TW) 於 2025 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 (TAIROS & Automation Taipei) 參展,共同推出全系列智慧製造技術。上銀董事長卓文恒今 (20) 日受訪時透露,疊加關稅主要由上銀與美國子公司共同承擔,美國客戶負擔少部分,但銷美占比不到 5%,預期影響有限;目前訂單能見度約 2 至 2.5 個月,還是需要加班去化,並無規劃做四休三,今年營收可望較去年再成長,獲利則受匯損干擾,預期明年全球景氣優於今年。
台股新聞
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大廠上銀 (2049-TW) 公布 7 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20.02 億元,月增 3.18%、年減 5.61%;累計前 7 月營收 137.66 億元,較去年同期略減 0.32%。上銀日前表示,訂單能見度仍維持 2 個月水準,但受到對等關稅不確定因素干擾,加上新台幣匯率升值,客戶需求較不明朗,未來景氣變數仍大,會持續注意各產業需求與接單狀況。
台股新聞
上銀 (2049-TW) 及子公司大銀微系統 (4576-TW)17 日同步除息,雙雙順利完成填息,昨天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法說會一席話,再度引爆機器人概念股熱潮,其中,大銀微盤中大漲逾 7%,上銀亦勁揚近 5%。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被問及如何看待人形機器人展望,他指出,人形機器人在今、明兩年談論還太早,預計最一開始將會應用在醫療照護產業,也引用客戶的看法,預期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是電動車的十倍大。
台股新聞
為了深化台、印尼雙邊產業合作,並強化台廠對印尼新興區域的了解,工業總會在產發署指導下,與印尼商工總會 (KADIN) 於 7 月 8 日至 9 日舉辦「2025 台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不僅為雙方第 8 度攜手舉辦,更首次走出雅加達與茂物,選擇作為自由貿易區的巴淡島,盼雙方合作朝更貼近產業需求的方向推進,也開拓新的合作場域。
專家觀點
從 2024 年底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透露馬斯克轉向機器人應用、並開始下單相關晶片,到 2025 年 6 月親口強調「人形機器人晶片不是等到 2026 或 2027,而是現在就已經貢獻營收」,這段時間見證了 AI 機器人從願景走向量產的轉捩點。
專家觀點
當前股市觀察:台幣升值、美債危機與投資機會最近台幣持續升值,很多人開始關心這會不會影響股市,甚至該不該現在進場投資。其實,如果你正在考慮投資,現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時機點。讓我們一起來用簡單的方式,了解目前的狀況,以及我們該怎麼做出明智的決定。
專家觀點
5/22 台幣繼續升值,更多熱錢湧進台灣,追逐規模一樣的市場,在基本面不變狀況下,更多資金有投資需求,那資產價格理所當然,會跟著水漲船高。這就是貨幣升值,最直接看到的利多。美債標售反應不佳,殖利率繼續飆升,美債價格繼續下跌,這對重押美債 ETF 的投資人,當然很不好。
台股新聞
台股在 COMPUTEX 利多催化下開高,但盤中走勢疲弱,終場漲幅收斂,形成高檔震盪格局,大戶持續邊拉邊出,資金轉向整理後轉強的電子族群。面對快速輪動、操作難度升高的盤勢,該如何精簡持股、掌握切入節奏?〈利多開高但不續漲,高檔震盪成常態?〉今天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正式開展,市場原本預期 AI、伺服器、散熱這些族群應該會強勢表態,台股早盤雖然開得不錯,但隨的盤中買盤遲疑一路走弱,整體成交量無法有效放大,收盤幾乎貼平,讓不少投資人開始懷疑:利多出來怎麼不漲?是不是高點真的快到了?其實這樣的走勢不代表行情要結束,反而透露出幾個重要訊號,如果你有持續追蹤智霖老師的節目或 LINE,就會知道現在的盤面是「高檔震盪、輪動加快」的典型震盪盤,操作難度變高沒錯,但只要看得懂資金流往哪裡,還是有機會可以穩穩賺,。
專家觀點
【美股帶頭台股有望跟進】在美中關稅戰短暫停火以及 AI 擴散規則喊卡的激勵,美股迎來自 4/7 該週以來的最大單週上漲,而一如上週五跟大家談到航運股時所談到的,美股由於沒有漲跌幅限制且多是國際大廠,因此美國重要個股領漲的標的,就有連動台股概念股走高的機會,因此在週一清晨我們就來回顧上週與台股高連動的重要美股除了航運股之外還有哪些個股強勢表態、又能連動台股什麼相關族群?【AI 股的強彈只有 AI?】而從我自定義的與台股高連動的重要美股名單當中,前兩年的【妖股之王】美超微 (SMCI-US) 單週大漲 44.26%,主要反映美超微與沙烏地阿拉伯新興資料中心營運商 DataVolt 簽下 20 億美元 / 年、總值約 200 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而阿拉伯要建構主權 AI 也將大量採購輝達 (NVDA-US) 的晶片,因此輝達也單週上漲 16.07%,加上馬斯克也有 xAI、也推出聊天機器人 Grok,特斯拉 (TSLA-US) 也有 AI 概念,因此上週最大的受惠族群當屬 AI 概念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週三 (5/14) 鴻海 (2317-TW) 招開法說會,其中的關鍵在於因為匯率與關稅的關係,今年度的展望從原本的【強勁成長】下修為【顯著成長】,因此股價沒有再進一步走高,這代表 AI 股會是以中小型股為主、大型個股則應會以整理為主,而統計上週最會漲的 AI 股可以看出幾個方向:與散熱相關的有健策 (3653-TW)、奇鋐(3017-TW)、雙鴻(3324);與機殼相關的則有晟銘電(3013-TW)、迎廣(6117-TW) 與其他如跟美超微關係良好的麗臺 (2465-TW)、ASIC 的世芯 - KY(3661-TW)、滑軌的南俊(6584-TW)、伺服器組裝的神達(3706-TW) 與 CPO 的波若威 (3163-TW),而跟大漲的行情就是強著恆強,亦如同上週五在談航運股時,陽明(2609-TW) 的漲幅明顯跟不上,就不用期待落後補漲,因此對於 AI 股的操作亦是如此,應以這些上週就已經領漲的強勢股為主,若這些個股休息,其他的 AI 股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
專家觀點
美中關稅停戰 90 天,是近期貿易題材最大利多,短線大盤可視為利多出盡,但要說,關稅利空出盡也是對的,因為已經沒有因為關稅問題導致大盤大跌。所以接下來大盤創高速度會變慢,從日股站上 200 日線後這幾天震盪回檔,還有美股納斯達克和費半指數創高速度也變慢,這都是預期之內。
台股新聞
上銀集團旗下的邁萃斯精密在新竹縣鳳山工業區新廠,於 5 月 13 日舉辦新廠啟航儀式,新廠基地面積約 11000 坪,一期工程本次落成啟用行政樓 4 層及工具機製造廠,樓地板總面積 8400 坪,規劃為達 1 億美元營收之生產基地。董事長卓文恒致詞時表示,「我們現在有新的廠房、新的機型與新聘進的同仁,再加上連續 2 個月新機型 GVP-8040+ 都接獲日本大廠億元級訂單,這是好的開始,也是最好的時機,感謝同仁們的努力,未來請大家繼續努力挑戰新目標。
美中在日內瓦協商,同意互降關稅,美對陸降為 30%,陸對美降為 10%,並且爭取額外 3 個月,來解決紛歧,這確實是重大進展,短線是個利多。你說川普真跪了嗎,目前美國對其他國家,對等關稅是暫緩實施,但就算對陸關稅下降,也仍是有 30%。所以美國對中國,條件還是比較嚴苛。
台股新聞
黃仁勳旋風將再度來襲!台股今 (12) 日持續走強,站上 21000 點之上,科技股領銜上攻,而工具機族群也暫時擺脫對等關稅陰霾,在機器人題材加持下,東台 (4526-TW) 直奔漲停,上銀 (2049-TW)、大銀微系統 (4576-TW)、直得 (1597-TW) 等概念股均大漲逾半根漲停板。
台股新聞
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大廠上銀 (2049-TW) 今 (9)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卓文恒表示,受惠半導體指標大廠持續在台灣及海外擴廠,今年晶圓機器人成長可期,此外,物流用 AI 專用型機器人預計年底會有小批量訂單,人形機器人關鍵元件也在送樣中,順利的話,明 (2026) 年出貨數量可望呈現倍數成長。
台股新聞
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大廠上銀 (2049-TW) 今 (9)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卓文恒表示,今年前 4 月接單正向,目前訂單能見度約 2 至 2.5 個月,持續透過產能調度與加班方式彈性應對,目前來看,對等關稅對於集團影響不大,但暫緩期之後,是否會對台日歐客戶造成衝擊,仍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