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台股新聞
摺疊手機作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創新亮點,正吸引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目光,隨著技術的進步,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的期望不僅限於更大的螢幕、更強的功能,還包含了更好的耐用性和使用體驗,特別是螢幕摺痕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手機用戶反映最擔心的因素,軸承結構技術做為摺疊手機的關鍵技術之一,背後的技術創新成為潛在的投資機會。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最沉重打擊的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驕傲——蘋果 (AAPL-US)。因蘋果每年生產 2.2 億支手機,但沒有一部是在美國組裝。蘋果做了將部分產能轉移出中國的多元化避險努力,川普現在將蘋果所有生產地都納入了高關稅打擊圈,對蘋果形成了「圍剿」。
台股新聞
光學元件股股王大立光 (3008-TW) 今 (5) 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2025 年 3 月營收 48.93 億元,月增 3.34%,年增 41.77%,由進入季節性淡季,預估 4 月拉貨動能遜於 3 月,同時,大立光敲定於 4 月 10 日召開線上第一季法人說明會,除公布 2025 年第一季最新獲利成績之外,並將釋出營運展望。
美股盤中
蘋果(AAPL-US)截至台北時間04日22:46股價下跌10.2美元,報192.99美元,跌幅5.02%,成交量37,087,273(股),盤中最高價199.88美元、最低價192.80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4.09%S&P 500指數:-4.91%NASDAQ指數:-5.07%費城半導體指數:-8.03%蘋果(AAPL-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9.23% 近 1 月:-14.64% 近 3 月:-16.51% 近 6 月:-9.96% 今年以來:-18.86%。
國際政經
在全球貿易格局持續變動之際,近年來不少跨國企業為分散風險,紛紛將部分供應鏈從中國遷往東南亞等地區。然而,美國總統川普於近期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卻對這一趨勢造成了顯著衝擊,使得許多原本希望藉此規避貿易戰影響的企業,再次面臨嚴峻挑戰。近年來,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下,科技巨頭積極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如蘋果 (AAPL-US)、惠普 (HPQ-US) 和戴爾 (DELL-US) 等公司,紛紛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積極響應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泰國、印度等地。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宣布新關稅,引發美股在內的全球股市慘崩,生產智慧手機、電腦等的科技硬體公司如蘋果 (AAPL-US)、戴爾 (DELL-US)、惠普 (HP)(HPC-US) 紛紛中箭,跌幅在 9-19% 不等,反映關稅可能推升成本、拖累需求並擠壓全球供應鏈的擔憂。
美股盤中
蘋果(AAPL-US)截至台北時間04日01:48股價下跌19.52美元,報204.38美元,跌幅8.72%,成交量60,021,459(股),盤中最高價207.49美元、最低價202.52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3.11%S&P 500指數:-3.99%NASDAQ指數:-5.01%費城半導體指數:-8.51%蘋果(AAPL-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1.07% 近 1 月:-7.42% 近 3 月:-8.19% 近 6 月:-1.27% 今年以來:-10.59%。
美股盤中
蘋果(AAPL-US)截至台北時間03日21:30股價下跌18.19美元,報205.70美元,跌幅8.12%,成交量4,097,739(股),盤中最高價205.70美元、最低價205.51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2.54%S&P 500指數:-3.12%NASDAQ指數:+0.87%費城半導體指數:+0.89%蘋果(AAPL-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1.07% 近 1 月:-7.42% 近 3 月:-8.19% 近 6 月:-1.27% 今年以來:-10.59%。
台股新聞
針對美國對多國祭出對等關稅,以鴻海 (2317-TW) 來說,替蘋果 (Apple) 產品代工的主要生產基地如中國、越南、印度等被課徵 26-46% 不等的關稅,但在美國、墨西哥的 AI 伺服器生產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根據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中,中國大陸關稅 34%、越南關稅 46%、印度關稅 26%,墨西哥未納入此次基準關稅或對等關稅國家名單中。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的新關稅周三 (2 日) 讓科技股在美股收盤後劇烈波動,又以蘋果 (AAPL-US) 跌幅為重,反映投資人擔憂蘋果供應鏈將受關稅重擊並衝擊獲利。但華爾街知名科技分析師認為蘋果素來有抗跌的特質,還有獲得川普政府豁免的歷史,投資人此刻還不必恐慌。
美股雷達
據《CNBC》,蘋果股票周三 (2 日) 盤後交易重挫 7%,引發科技股全面下跌,因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商品加徵 10% 至 49% 的新關稅。蘋果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製造的裝置。晶片大廠輝達 (Nvidia)(NVDA-US) 在台灣生產新款晶片,並在墨西哥等地組裝其人工智慧 (AI) 系統,其股價盤後下跌逾 4%。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今 (1) 日公告,印度子公司向蘋果 (Apple) 取得設備,另外,旗下鴻佰 (Ingrasys) 也增資越南子公司,兩個案子總金額約 5565.8 萬美元(約新台幣 18.5 億元),擴大蘋果產品、AI 伺服器產能。
美股雷達
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富士康已經應蘋果 (AAPL-US) 要求,大幅增加印度 iPhone 產能,目標是年產 2500 萬至 3000 萬支 iPhone,是 2024 年的 2 倍多。早在 2017 年,蘋果就在印度班加羅爾地區透過代工廠組裝 iPhone SE 手機,以避免進口關稅,降低成本。
美股雷達
外媒週一 (31 日) 報導,蘋果計畫在 2025 年將其在印度的 iPhone 產量提高至前一年產量的兩倍,蘋果正加速在印度擴張生產。《印度時報》報導稱,鴻海計劃在 2025 年生產 2,500 萬至 3,000 萬部 iPhone,並已在過去數月內在邦加羅爾工廠進行試產。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一 (31 日) 報導,法國反壟斷機構對蘋果 (AAPL-US) 開出 1.5 億歐元 (約 1.624 億美元) 的罰款,原因是該公司在其行動平台濫用市場主導地位,透過「應用程式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ATT) 工具在數位廣告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
美股雷達
根據媒體報導,蘋果 (AAPL-US) 在推動使用衛星技術消除手機訊號盲點的工作上,與馬斯克發生矛盾。這家 iPhone 製造商正在大力投資衛星通信,以便讓用戶在傳統無線訊號無法覆蓋的地方也能保持連線。同時,馬斯克麾下的 SpaceX 已發射了 550 多顆衛星,透過其「星鏈」(Starlink) 服務提供手機連線。
美股雷達
根據中國政府所屬研究公司周一 (31 日) 發布的數據,2 月蘋果公司 (AAPL-US) iPhone 等外國品牌智慧型手機的中國出貨量年增 9.2%。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數據,當月外國品牌手機出貨量從去年同期的 242 萬支增加到 264 萬支。
美股雷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五 (28 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40 餘位全球工商巨擘齊聚一堂並一同拍大合照,但蘋果執行長庫克未出現在合照名單中,引發外界熱議與猜測。這次會晤名單的地理與產業分佈耐人尋味,涵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八大經濟體,歐洲企業 15 家,佔比過半,涵蓋物流、汽車、生物醫藥、半導體、能源等七大關鍵產業。
鉅亨新視界
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上周訪問中國。此次中國之行,庫克到訪北京、杭州等地,主打「文化牌」,他登景山、賞西湖,並對 DeepSeek 等創新成果讚不絕口。他還表示,自己是《哪吒》忠實觀眾。據《第一財經》報導,近年來庫克訪華行程都精心安排。
美股雷達
彭博周五 (2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蘋果 (AAPL-US) 和 Meta Platforms Inc.(META-US)可能會在下周末面臨歐盟根據「大型科技競爭法規」開出的罰款,而蘋果還可能面臨根據《數位市場法案》(DMA)所產生的定期罰款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