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漢翔





    2025-07-09
  • 台股新聞

    中國商務部今 (9) 日發布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履行防擴散等義務,將 8 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包括漢翔 (2634-TW)、龍德造船 (6753-TW)、經緯航太和中信造船等;龍德對此表示,影響幾乎不存在,台船 (2208-TW) 也表態影響有限。






  • 台灣政經

    大陸商務部周三(9 日)宣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漢翔航空工業公司等 8 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大陸商務部表示,將採取以下措施:一、禁止向上述 8 家台灣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展開的相關出口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 台灣政經

    大陸商務部周三(9 日)宣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漢翔航空工業公司等 8 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大陸商務部表示,將採取以下措施:一、禁止向上述 8 家台灣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展開的相關出口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 2025-07-08
  • 台股新聞

    隨著國際局勢日益緊張,國防科技正迅速成為全球競逐的戰略焦點。外貿協會今 (8) 日表示,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 (TADTE 2025) 將於今年 9 月 18 日至 20 日於南港展覽館登場,此次展會匯集四大趨勢主題,規模也大幅躍升,來自 14 國逾 400 家廠商,超過 1,400 個攤位參展,將勾勒國防科技的未來與發展藍圖。






  • 2025-06-24
  • 台股新聞

    漢翔 (2634-TW) 今 (24) 日召開法說會時指出,目前在手訂單至少 190 億元,今年以來對外積極爭取新訂單有成,並鑽研新世代技術,有助強化未來營運動能。漢翔說明,今年前 5 月新承接 IDF 發動機後燃器零附件開口式採購案約 50 億元,加計去年簽訂飛機零附件開放式採購案,以及發動機零附件開放式採購案,金額已逾百億元。






  • 2025-06-20
  • 台股新聞

    巴黎航展盛大開展,漢翔 (2634-TW) 今 (20) 日宣布,除了斬獲日商的發動機零組件長約,以及法商簽訂物料採購長約外,在工程前瞻技術方面也有重要收穫,在熱塑複材領域與法國機械工業技術中心 (CETIM) 簽署合作意向書,將展開進一步技術合作。






  • 2025-05-29
  • 台股新聞

    捷報傳來!漢翔 (2634-TW) 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美國國防部 CMMC Level 2 正式驗證資格的廠商,展現漢翔在資安防護上的能力,有利於爭取美國國防商機。同時漢翔身為「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主席,將率領無人機聯盟業者赴美國德州參加全球指標性展會「XPONENTIAL 2025 無人機展」,共同設立臺灣主題館,並成功洽談超過 20 案合作機會,整體商機突破新台幣 10 億元。






  • 2025-05-08
  • 專家觀點

    鮑爾不急於降息,畢竟關稅未來風險仍大,尤其是可能造成通膨。川普態度維持強硬,不會為讓中國上談判桌,而主動撤銷關稅。白宮撤掉拜登時期,對 AI 晶片的出口管制。但這只是短線利多,因為川普從來沒說,不會有新的管制做法,只要晶片管制新措施更嚴格,那肯定先大跌再說。






  • 2025-04-30
  • 美國財長貝森特和川普,認為中國出口到美國,比美國出口到中國,貿易金額多出 5 倍,就認為中國要主動求饒,我認為他們有讀經濟學,卻沒讀心理學,對中國讓步想的太樂觀,經濟並不是唯一,區域影響力和權力,對習近平可能更重要。中國是極權主義國家,維持國內的穩定統治比經濟還更重要。






  • 2025-04-28
  • 專家觀點

    大盤又繼續反彈,現在較樂觀情境,有機會彈到年線反壓,約還有 2 千點空間,日經指數已漲到季線附近,要判斷後續是否會漲不動。美股也將測試季線反壓,接下來美股財報關注,對 AI 需求展望,還有關稅對營收的衝擊。美債要看你如何解讀,到 2025 年 6 月為止加總,約有 6.5 兆美元國債到期。






  • 2025-04-18
  • 專家觀點

    台積電 (2330-TW) 法說報喜,打破結親英特爾傳聞,2025 年資本支出,仍在 380-420 億美元。關稅有不確定性,但客戶需求沒鬆動,AI 需求仍強勁,未來 AI 股,仍將佔據一席之地。只是較難複製,前 2 年快速飆漲行情,AI 股在未來波動會比較放緩。






  • 2025-04-17
  • 專家觀點

    大盤這波上漲,我仍定義為反彈,畢竟從 2 萬 4,跌下來已經 7 千點。不會因為漲 2 千點,就轉為多頭趨勢了。大盤仍可能回測前低 17300,有打第二支腳可能。如果繼續破底,那目標就得往下修。況且別忘記,大盤季 / 年線都下彎,往上就是層層壓力,我 3 月就率先預告,大盤年線未來會下彎,目前看幾乎已成事實。






  • 2025-04-06
  • 台股新聞

    台灣國防預算將於 2025 年提高至 GDP 3% 以上,總規模預估達 8,010 億元,年增 53.9%,將有效挹注軍工產業發展。鑑於俄烏戰爭後,無人機成為軍事應用關鍵工具,台灣亦將優先發展軍用無人機作為國防自主的重要項目。台灣軍用無人機具有「以小博大」的戰術價值,未來產品將聚焦於人機協同、隱形化與自主化能力,由於中國製零組件遭排除,台灣積極打造非紅供應鏈,形成完整的本土無人機國家隊,後續商機值得期待。






  • 2025-04-02
  • 台股新聞

    漢翔 (2634-TW) 高雄岡山廠區今 (2) 日正式啟用鍛造廠,代表生產能量已達到「熱鍛」領域,邁入更高階且高附加價值的「恆溫鍛造」。漢翔說明,在航空發動機的分工體系中,鍛造材料最難獲得,相關技術目前仍由少數國際大廠掌握。漢翔透過與豐達公司、高雄科技大學和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進行產學合作,投入關鍵技術,從通用、進階到高階,開發不同的鍛件製程,經過資源整合、設備籌組,成功完成技術研發。






  • 專家觀點

    大盤今天漲 584 點,只能視為跌深反彈,3 月高檔轉弱後,不會因為一天大漲,就改變弱勢格局,我能接受大盤,再漲 1500 點,仍不會改變我看法,大盤就算繼續反彈,但如果量繼續萎縮,甚至像 3 月中,要漲卻漲不太動,那就要小心了。反彈仍視為逃命波,就像矽光子的股票,聯亞 (3081-TW)、聯鈞 (3450-TW)、上詮 (3363-TW)、華星光 (4979-TW)、還有像環宇 - KY(4991-TW),到季線附近看似很強,但你沒下定決心出,後面就沒有高點了,目前很多股票,都面臨這樣的抉擇,處理的漂亮,就能把風險降下來,甚至迎接逆轉勝,但如果放著不管,可能延伸出更大風險。






  • 2025-04-01
  • 台股新聞

    漢翔 (2634-TW) 宣布,與合作夥伴馬來西亞縱橫集團達成在美國發展新商機的共識,雙方簽訂 5 年生產長約,將結合縱橫集團旗下的生技醫療產品,在漢翔美國廠開闢全新產線。漢翔去年 8 月在亞利桑那州購置總面積超過千坪的廠房,建廠初期用以生產發動機高價值零組件,並逐步增加不同品項,如今導入生技新品,漢翔強調,廠房空間「完全沒有問題」,接下來,會建置所需的精密機具設備,並導入縱橫集團的設計與製造技術,展開生技醫療產品的合作。






  • 2025-03-27
  • 雜誌

    美國為結束俄烏戰爭一度中斷供烏武器,歐盟國家突然驚醒,軍火必須自給自足不能任由其他國家控制,計畫投入超過一兆歐元於軍工產業。台灣面臨中國增加機艇繞台及軍演次數,也積極提高國防預算,相關供應鏈業績股價看好。【文/方亞申】最近總統賴清德定調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還將恢復軍事審判制度。






  • 2025-03-25
  • 台股新聞

    漢翔 (2634-TW) 董事長胡開宏率隊前往馬來西亞,於今 (25) 日與當地上市公司縱橫集團 (Cape EMS Bhd) 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儲能、航空、生技醫療三大領域深度合作,共同拓展東南亞市場。漢翔表示,經由航太級電控技術的整合,已成功打造電力系統─電力島,並計畫與縱橫集團攜手,將電力島的多元應用推廣至東南亞。






  • 專家觀點

    【對等關稅觀望台股難脫整理】在川普表示 4/2 對等關稅可能有部分延後或取消的激勵下,美股今晨難得出現強彈,而今台股雖也是上漲 166 點終結連兩日下跌,不過台積電一檔就貢獻了近 150 點的漲點,整體上市櫃卻有超過千家個股下跌,也就是說今天是標準的拉積盤,不過由於對等關稅的實施時間同時也是台股清明連假,因此市場追價意願不高也屬正常,不過隨著川普開始鬆口,若這幾日能持續釋放延後或取消關稅消息,市場的信心回籠後、中小型股就有跟漲的機會,但在量能有明顯擴增之前,22500 關卡有頸線、下彎月線的壓力,要反覆測試才有可能站穩。






  • 台股新聞

    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 (TEDIBOA) 與日本無人機聯盟 (Japan Drone Consortium,JDC) 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台灣無人機聯盟主席胡開宏表示,將陸續與多個國家確立合作意向。台日的無人機合作,將著重在防災、救災以及自主飛行測試領域,並建立起台日無人機的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