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
台股新聞
台微醫完成2.7億私募 加速布局歐美市場
台微醫 (6767-TW) 今 (20) 日宣布,完成新台幣 2.7 億元私募增資,此輪私募由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 (Amed Ventures) 領投,以及鐿鈦共同參與投資。台微醫說明,此次募得資金將用於拓展歐美市場,特別是「脊固力錐體可擴張強化系統(Tripod-Fix)」。
台股新聞
〈可成法說〉泰國廠2026年底完工 初期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
機殼廠可成 (2474-TW) 今 (6)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會同步通過在泰國廠購地設廠,董事長洪水樹說明,預計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初將會投入營運,初期將以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未來也會生產新領域的醫材與半導體相關產品。 為因應長期營運發展需求,並提升全球布局彈性及競爭力,設立泰國子公司,初期預計投資 5000 萬美元,購買 AMATA 泰國春武里工業園區土地。
台股新聞
〈可成法說〉產品組合優化推升毛利率達32.5% 上半年每股發7.5元現金股利
機殼廠可成 (2474-TW) 今 (6) 日召開法說會,可成前三季營收 134.48 億元,雖然呈現年減,不過因終端需求回溫,年減幅度改善,也因產品組合優化,帶動前三季毛利率達 32.5%,呈現年增。另外,董事會也決議通過上半年每股配發 7.5 元的現金股利。
台股新聞
〈焦點股〉強生、耀勝宣布換股聯盟 強生一度觸及漲停
強生製藥 (4747-TW) 與耀勝電子 (3207-TW) 周三 (30 日) 召開重訊說明,雙方以股份交換方式進行策略聯盟,擴大雙方在生技醫療產業的布局,加速市場拓展,激勵強生今 (1) 日跳空開高,一度觸及漲停板。 強生今天早盤以 77 元跳空開高,盤中一度觸及漲停價 82.3 元,隨後漲幅稍收斂,截至上午 11 點,股價暫報 79.3 元,仍漲逾半根停板,成交量超過 1000 張。
台股新聞
邦睿生技12月創新板上市 搶攻男性不孕症市場
高階醫材廠邦睿生技 (6955-TW) 今 (29) 日指出,預計 12 月在證交所創新板掛牌上市,暫定承銷價每股 108 元。邦睿主要提供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產品,董事長徐振騰表示,今年前三季營收已超越去年全年,將持續搶攻男性不孕症市場。
台股新聞
元樟生技創新醫材與ADC技術再攻日本醫療大展
元樟生技 (AMS BioteQ,股票代碼:(6864-TW) ),以其創新技術和彈性生產能力赴日嶄露頭角,此次參加 2024 年日本醫療科技展(Medical Japan 2024),出展最新的醫療照護技術,含括醫用傷口護理敷料、癌症術後與化療後療養產品,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成果。
台股新聞
〈焦點股〉益安雙箭齊發挹注8月營收年增2.3倍 跳空漲停
益安 (6499-TW) 近年積極跨足 CDMO 業務,加上醫材陸續獲得國際大廠訂單,推升 8 月營收表現,年增 2.3 倍,創下 31 個月以來新高,激勵益安今 (11) 日股價跳空漲停鎖住 47.05 元。 益安今天早盤即跳空鎖住 47.05 元,也站回所有均線。
台股新聞
元樟創新醫材正式登日 取得台灣首張日本醫材證
元樟生技元樟生技 (6864-TWG) (AMS BioteQ) 於本月 11 日宣布,創新醫療照護醫材「SIPSIP Foam 元樟泡棉傷口敷料」成功取得日本 PMDA 第一類醫療器材販售許可,正式進軍日本市場,該產品具有出色的抗沾黏性、高吸水性與組織再生的能力,特別符合銀髮族群及糖尿病族群的傷口照護需求,這也是台灣在日本「綿狀創傷敷料」類別中取得的首張醫材許可證,不僅在產品研發與企業使命上深具指標意義,也為元樟自研品牌的全球市場布局再下一城。
台股新聞
承業生醫高能輻照廠開幕搶攻多元商機 開始接單、貢獻營收
承業生醫 (4164-TW) 斥資 10 億元在苗栗銅鑼打造全台首座高能量輻照滅菌廠,今 (18) 日舉辦開幕典禮。此高能輻照廠提供電子照射與光子照射服務,可用於多種領域,包括醫材、食品、半導體等,搶攻多元商機,目前已經開始接單並挹注營收,且有望在 2025 年進一步擴大營收貢獻。
鉅亨新視界
〈工業技術與資訊〉創新醫材精準守護長者健康
撰文/鄒明珆、王珮華工研院鎖定巴金森氏症手術,開發出「微創式顱內 OCT 術中輔助導引技術」,可減少破壞組織、降低發炎機率和漏電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明顯,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50 年全球每 5 人就有 1 人超過 60 歲。
台股新聞
〈焦點股〉益安美國臨床邁大步 股價強攻漲停
益安生醫 (6499-TW) 美國臨床試驗邁大步,旗下胸主動脈修復醫材 Duett Vascular Graft System(簡稱 Duett),在美國完成首次人體臨床試驗 (IDE) 首例收案,該患者主動脈弓重建手術中使用 Duett 完成頸動脈血管吻合,大幅降低體外循環及整體手術時間,消息激勵今 (20) 日股價攻上開高攻上漲停價 64.9 元。
台股新聞
晉弘內視鏡美授權夥伴下半年啟動拉貨 全年營運拚逐季成長
醫材廠晉弘 (6796-TW) 國際佈局將有斬獲,旗下首個內視鏡自有品牌獨家授權給美國前三大耳鼻喉科經銷商捷德 JEDMED 後,內視鏡產品已送進多家醫院進行臨床試用,預計下半年授權夥伴會展開拉貨,全年逐季成長趨勢明確。董事長鄭竹明坦言,近幾個月客戶在進行產品上市前的臨床確效,以及產品新舊機種轉型期,導致營收受到影響,不過公司一直都是創新醫療產品的開發者,除了推廣自有品牌的拋棄式鼻咽鏡外,也能夠提供委託開發及製造服務 (CDMO),現在還能結合子公司醫療耗材射出產品,提供客戶全方面的服務,並創造更多成長動能。
台股新聞
博晟骨生長因子台美臨床試驗完成收案 Q4公布數據
博晟 (6733-TW) 今 (4) 日公告,複合性醫療器材 BiG-001 骨生長因子在台美執行的開放性脛骨骨折可行性臨床試驗,35 名受試者已經完成收案,預計第四季完成並公布分析結果。博晟開發的骨生長因子 2023 年分別授權給日本 Fujimoto pharmaceutical 及中國朗晟博新公司;公司看好,由於去年日本的骨生長因子用於骨折不癒合臨床試驗結果顯示,87.5% 受試者可達到骨癒合效果,因此對此次台美臨床試驗結果也樂觀看待。
台股新聞
醫揚去年雙率雙升 每股賺7.65元 擬配5元現金股利
醫揚 (6569-TW) 今 (27) 日公布財報,在全新自動化廠區大幅降低成本、產品組合優化下,去年雙率雙升,稅後純益 2.55 億元,年增 25.77%,每股純益 7.65 元;董事會也決議擬配發 5 元現金股利,以今日收盤價 149.5 元估算,殖利率約 3.3%。
台股新聞
博晟生醫新竹廠完成衛福部查廠 查核無重大缺失
博晟生醫 (6733-TW) 今 (27) 日公告,旗下新竹工廠獲衛福部國產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準則 (QMS) 實地查廠,查核結果無重大缺失,後續除了將依照建議完成改善項目外,未來將生產軟骨再生產品愛膝康。博晟 2022 年第四季決議自行設廠,新竹湖口工廠去年完工,該廠房面積近 500 坪,設置 1 萬級與 10 萬級無塵室,符合 ISO13485 及 QMS 等管理規範,短期目標為穩定生產軟骨再生產品「愛膝康」,避免未來因更換代工廠導致的供貨風險。
台股新聞
晶碩忘年會總獎金超過1200萬元 董座看好矽水膠前景
隱形眼鏡大廠晶碩 (6491-TW) 今 (7) 日舉行忘年晚會並席開 200 桌,總獎金超過 1200 萬元。展望今年,董事長郭明棟表示,由於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為穩住利潤有取捨訂單,不過在日本與歐洲矽水膠出貨量增加,美國新增代工客戶,今年全年營收仍會優於去年。
台股新聞
〈焦點股〉晉弘拋棄式膀胱鏡報捷 股價一度觸及漲停
醫材廠晉弘 (6796-TW) 旗下產品有斬獲,拋棄式膀胱鏡授權給全球知名醫材大廠波士頓科學 Boston Scientific,並以商品名 VersaVue 進行全球獨家銷售,利多消息激勵下,今 (25) 日股價一度觸及漲停價 110.5 元,儘管午盤過後漲幅收斂,仍有約 6% 漲幅。
台股新聞
晉弘拋棄式膀胱鏡 獨家授權國際醫材大廠波士頓科學
醫材廠晉弘 (6796-TW) 今 (24) 日宣布,旗下拋棄式膀胱鏡產品授權給全球知名醫材大廠波士頓科學 Boston Scientific,該產品將以商品名 VersaVue 進行全球獨家銷售。晉弘開發的拋棄式膀胱鏡產品甫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510(k) 審查,是用於下泌尿道部位的內視鏡檢查或輔助治療,可拍攝下泌尿道的組織結構、提供即時高畫質的影像,讓醫療人員對組織損傷或病變情形進行評估,相較可重複使用的膀胱鏡需經過消毒等過程,拋棄式膀胱鏡從無菌包裝拆開直接使用可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台股新聞
宏碁集團攜手國衛院、長庚醫療 開發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
宏碁 (2353-TW) 今 (11) 日宣布,旗下價值創新中心與宏碁智醫、國家衛生研究院及長庚醫療體系攜手進行智慧分析平台「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的合作,透過 AI 學習擴充與增強的心電圖特徵,可提早篩檢出患有冠心病的病患。心電圖為心肌梗塞檢查的第一步,然而過去醫學研究顯示,約有 10% 至 40% 的患者在心肌梗塞發生前沒有症狀或心電圖沒有明顯的異常病兆。
台股新聞
醫揚人工智慧手術機器人醫療影像運算平台榮獲國家新創獎殊榮
醫揚科技 (6569-TW) 人工智慧手術機器人醫療影像運算平台以 AI 創新技術獲頒第 20 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醫揚科技成立於 2010 年,透過 ISO13485 認證以及 FDA 註冊的品質管理系統生產代工智慧醫療設備,技術範疇從手術室平台、各類影像設備、以及治療和生理監控裝置,進一步延伸到了生物醫學、生命科學、細胞治療、和檢測醫學等應用,近年來隨著 AI 技術的成長,更進一步導入智慧手術以及遠距醫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