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
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旗下太空公司 SpaceX 已同意投資 20 億美元於其 AI 公司 xAI,這筆金額接近 Grok 聊天機器人開發商最近一輪募資總額的一半。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SpaceX 此次出資是摩根士丹利上月公布的 xAI 總額 50 億美元股權募資的一部分,這也是 SpaceX 首次已知的 AI 新創投資,更是其對其他公司最大規模的投資之一。
科技
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旗下的火箭與衛星製造商 SpaceX 正計劃籌集資金,並出售內部人士持有的股票,此舉可能使公司估值攀升至約 4000 億美元,創下美國私人企業史上最高估值。根據《彭博》報導,這一估值將超越 SpaceX 去年 12 月回購股票時的 3500 億美元紀錄,使 Space X 的估值半年內至少漲了約 14.3%,並媲美其他科技巨頭如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與 OpenAI 的市場估值。
新股上市
李澤楷旗下保險公司、四度衝刺 IPO 的富衛集團周四 (26 日) 正式在香港交易所啟動全球公開發售,計畫募資逾 34.7 億港元。這次 IPO 由摩根士丹利及高盛擔任聯合保薦人,滙豐為財務顧問,吸引了中東主權基金穆巴達拉及日本壽險公司 T&D 作為基石投資者,首日認購額接近 6 億港元,市場反應踴躍。
新股上市
今年,餐飲賽道迎來罕見 IPO 熱潮。新茶飲領域,蜜雪冰城以 4.6 萬家店、1000 億港元市值領跑港股;古茗、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緊隨其後;快餐賽道中,僅 12 家門店的牛大人登陸美股,安井食品、遇見小面等品牌加速遞分。在這場資本狂歡中,深耕火鍋賽道 24 年的巴奴毛肚火鍋,以「單店年營收近 2,000 萬元、人均 138 元 (人民幣,下同)」的差異化標籤,在周一(16 日) 晚間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產業焦點。
馬斯克與川普近日在社群平台上爆發激烈口水戰,讓投資人擔憂兩人決裂將衝擊 xAI 的 50 億美元融資案。摩根士丹利 (MS-US) 正計畫透過債券發行,為馬斯克旗下 AI 公司 xAI 籌措資金,用於建設 AI 數據中心並訓練旗下 Grok 模型。
美股雷達
Semafor 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億萬富豪馬斯克的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 完成新一輪價值 6 億美元的募資,該公司在這筆新資金進駐之前的估值達到 90 億美元。根據路透掌握到的私下執行股票交易,Neuralink 在 2023 年的估值為 50 億美元,前一輪募資是矽谷老將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主導的 2.8 億美元。
與華為關係密切的中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新凱來(SiCarrier)正籌備首次公開募資,目標金額達 280 億元人民幣,估值上看 1100 億元人民幣。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由深圳市政府控股,預計募資案將於未來數週內完成。據《路透》報導,此次募資所得將主要用於研發晶片製造設備,吸引多家中國國有企業、政府導向基金、本土創投與私募機構表達投資興趣。
台股新聞
智慧能源品牌泓德能源 (6873-TW) 今 (17) 日攜手近 30 家供應商,共同投入近 1,500 萬元推動地方永續共榮。此次聯合募資中,供應商貢獻逾 700 萬元,泓德能源也加碼相同金額,合計近 1,500 萬元的公益資金將挹注於偏鄉教育、銀髮關懷、弱勢扶助及文化保存等行動。
A股
今年以來,A 股公司赴港上市熱潮湧動,光是本月已有牧原股份、寧德時代、鈞達股份等十餘家企業披露赴港 IPO 計畫,這些企業赴港股掛牌上市主要為了推進自身國際化戰略,《深圳商報》報導,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 40 家 A 股公司遞表或正式宣布赴港 IPO,掀起新一波資本全球化佈局浪潮,其中以寧德時代 (300750-CN)50 億美元的募資規模特別引人注目。
A股
中國電池大廠寧德時代 (300750-CN)周二 (25 日) 發佈公告表示,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其中顯示寧德時代打算發行不超過 2 億 20169700 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寧德時代從備案受理至獲得備案通知書僅用時 25 天。
新股上市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在 2024 年新上市公司共 71 家,其中 1 家為 SPAC 上市,募資規模 874.78 億港元 (約 3740 億台幣),新上市家數較一年前減少 2 家,募資金額則年增 411.57 億,或 88.85%。根據瑞恩資本統計,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港交所上市公司 2631 家,其中主板 2308 家、創業板 323 家,主機板較 2023 年底增加 25 家,主要是新上市 68 家、退市 43 家,其中被除牌 26 家、自願撤回上市地位 16 家、 SPAC 公司被借殼 1 家,創業板上市公司 323 家,較 2023 年底減少 3 家,主要是新上市 3 家、退市 6 家。
台股
第 21 屆國家新創獎今 (26) 日舉行授獎典禮,共評選出 196 組獲獎團隊,報名參賽團隊為近 3 年來最高。今年獲獎的長聖生技的「CAR001 細胞療法」關鍵技術已在台、美均取得臨床試驗執行許可;倍智醫電的肺部影像輔助判讀軟體更已取得 TFDA 智慧醫材許可證,拿到海外訂單。
港股
香港交易所上周五 (20 日) 在其官方網站撰文回顧 2024 年,稱今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與前三年均形容是「格外繁忙而充實的一年」不同。港交所表示,2024 年香港為全球四大新股市場之一,其上市活動、募資都遠勝 2023 年。截至周四 (12 月 19 日),港交所今年迎來 66 家新股上市,募資總額達 830 億港元。
新股上市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 IPO 市場正悄悄回溫,今年迄今共迎來 48 家新公司,募資規模已達到 570 億港元 (約 2389 億台幣),超過去年全年 463 億港元,有專家看好今年港股 IPO 募資總額有望達到百億美元,闖進全球前三。根據 Wind 數據,在今年迄今 570 億港元募資規模中,光是美的集團 (000333-CN) 的二次上市就貢獻 310 億港元,不僅成為近三年港股最大規模 IPO,亦激起機構投資人對後續多家明星企業 IPO 專案的關注。
美股雷達
《彭博》周二 (1 日) 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波音公司 (BA-US) 正在考慮透過發行新股籌集至少 100 億美元資金。報導指出,這家飛機製造商正在與顧問合作探討其選擇。並補充說,至少一個月內不太可能進行股權融資。1 月 5 日,一架新機的門板在半空中爆炸,導致其最暢銷的 737 MAX 噴射機的產量大幅下降,讓這家飛機製造商一直承受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