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全球貨幣大漲「貨幣競貶」確認失敗
鉅亨網編譯許光吟 綜合外電 2016-03-21 21:42
資料圖片:afp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當前美元貶值的場景之下,全球許多國家的貨幣都正在反轉走升,如澳元兌美元近一個月以來已升值了 6.53%、巴西里爾升值了 9.80%、日元升值了 1.08%、新台幣近一個月以來也急升了 3.03%。
美元兌日元日線走勢圖 (一年以來表現)
美元兌新台幣日線走勢圖 (一年以來變化)
不要與央行對作?
還記得市場上有一句行話,絕不要與央行對作嗎?
但現在市場上卻似乎喜歡反向地與央行對作。
《華爾街日報》直指,從目前多國貨幣大幅走揚的情況之下來看,那些過去許多致力於「貨幣競貶」的國家央行,似乎已經漸漸失去對金融市場的控制能力。
意即過去全球多國央行希望透過貨幣貶值的方式,來刺激本國出口競爭力,但目前匯市多國貨幣急升的表現,似乎卻與這些國家央行所希望的貶值結果大相逕庭。
市場分析,這可能是由於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央行普遍施行「超低利率」的利率環境,而這樣長期下來的超低利率的環境,已使得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扭曲,目前恐怕就連各國央行都難以抑止。
估計這一扭曲的現象將擴大金融市場的波動,因為即使市場能夠預測到央行們的下一步行動,但是央行們卻很難預測到市場將會如何反應。
這一潛在因子導致過去一段時間中,市場投資人大舉撤出了一些風險性資產,如新興市場和原物料大宗商品等。
而這或許也代表了市場對於長期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因為過去多國央行大肆透過「貨幣競貶」的方式大打貨幣戰,以擴大本國出口競爭力。
但事實上各國央行都進行貶值,實質效果可以說是等同沒貶,因為各國的貶值增益效果,已在全球貿易環境中被相互抵銷。
我國前央行副總裁徐義雄亦曾提出相同看法:
我國中央銀行前副總裁徐義雄亦曾於民國 90 年 7 月提出相同看法,徐義雄表示,新台幣貶值固然對出口商有所幫助,但產業型態若為進口原料再加工出口,貨幣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揚,出口品價格也會增加。若其他國家也同時競相讓貨幣貶值,則貶值的效果將會打折。
相關閱讀:WSJ:貨幣貶值救出口理論已漸漸失效
目前市場分析師憂慮,各國央行能動用的貨幣工具恐怕已經所剩無幾,央行們恐怕漸漸失去對金融市場的掌控能力。
蘇格蘭皇家銀行 (RBS) 外匯分析師 Brian Daingerfield 對此表示:「目前市場上最大的顧慮,就是各國央行似乎正在勇敢考驗他們的貨幣政策極限度。」
Brian Daingerfield 說道:「央行每一次推出一種貨幣工具,他們的彈藥庫就少了一項武器。」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