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跌80%後漲50%!曾蒸發4000億美元市值的中概股如今被外資瘋搶 復仇行情來了?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中國網路企業海外代表 KWEB(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ETF)(KWEB-US) 今年以 50% 報酬率在華爾街強勢回歸,2021 年初曾自 104 美元跌至 2024 年底的 21 美元,累計跌幅近 80%,如今中概股不僅收復失地,更在 AI 浪潮與政策預期回暖中,重新站回全球資本視野的中心。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跌80%後漲50%!曾蒸發4000億美元市值的中概股如今被外資瘋搶 復仇行情來了?(圖:Shutterstock)

《虎嗅網》報導,這場反轉的起點藏在「政策監管 + 宏觀環境 + 中美關係」三重壓力緩解的縫隙裡,2021 至 2024 年的漫長熊市中,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網路的風險偏好幾乎崩塌,KWEB 的暴跌正是縮影,但今年下半年,風向悄悄轉變,不僅美股中概股回暖,港股、A 股的外資關注度也顯著回升,這在港股於十一國慶長假期間的行情最能看出。


恒生指數上周四 (2 日) 突破 27000 點大關,科技與 AI 類股領漲,南下資金因假期缺席,這波強勢主要由海外資金驅動。高盛交易台數據顯示,當日上漲是真實買盤推動,而非空頭回補。

中概股爆發的核心引擎,是科技股強勢回歸。半導體與 AI 產業鏈的突破,徹底扭轉了市場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悲觀預期,寒武紀半年報交出史上最佳成績單,營收暴增 43 倍、首度半年度獲利,字節跳動成為最大客戶,百度的崑崙晶片、阿里巴巴自研 AI 基礎設施的進展更讓網路巨頭的雲端業務估值重估。

曾簡單定義為「電商公司」的阿里巴巴如今因雲端業務佔比擴大,股價今年已攀漲近 120%,騰訊也憑藉 60% 的漲幅,印證了科技轉型的成效。

AI 與算力的連動效應,進一步啟動了資料中心類股。中國三大雲端服務商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 (BAT) 加大 AI 資本開支,帶動資料中心需求激增。世紀互聯、萬國數據作為中概數據中心龍頭,近期漲勢靠前。

世紀互聯管理層透露,8 月起新訂單可見性提升,預計今年第三季訂單量將接近第一季水準,萬國數據雖更保守,但客戶對國產晶片採購需求仍在成長。

高盛指出,世紀互聯在亞洲領導者大會上的正面表態,以及 40 兆瓦批發訂單的落地,是資金湧入的關鍵訊號。

此外,中美 AI 行情的連動是此輪反彈的另一深層邏輯。過去兩年,國產晶片進展緩慢制約了 AI 大模型預期,到了今年 DeepSeek 橫空出世,加上國產晶片突破,徹底打通「算力 - 模型 - 應用」鏈路。

海外 AI 工程師觀察到,中國在開源模型領域已具備競爭力,僅用國產卡訓練的模型就至少有 5 個,「電力供應充沛 + 算力基建追趕」也讓市場對中國 AI 加速發展充滿期待。

摩根士丹利預測,2025 至 2027 年全球 AI 企業資本支出將達 4500 億、5200 億、5400 億美元,中國雲端服務商資本支出增速更已超越美國。

外資的態度從「觀望」轉向「試探」。美資公募基金開始佈置資料中心概念,高盛客戶會上提及萬國資料、世紀互聯的回暖預期,知名券商傑富瑞將兩者列為首選標的。

儘管歐美機構仍多處於「小試牛刀」階段,但路演回饋顯示,國際投資人對中國資產興趣已達近年最高。

瑞銀策略師提到,即使部分投資人因中國經濟短期疲軟如房地產跟消費感到不安,但強勁的市場走勢與散戶資金潛在流入,讓機構不願輕易減持。

不過,長線資金的入場仍需時間。目前海外部位多為策略性配置,而非長期押注。投資人關注的風險點包括:中國經濟韌性、企業獲利前景,以及聯準會 (Fed) 今年第四季降息節奏、中美談判進展、四中全會等政策窗口,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股市估值相對全球更具吸引力,加上 Fed 降息週期下,新興市場資金回流,外資進一步流入的空間仍存在。

從 KWEB 指數的 V 型反轉,到港股科技股的領漲,再到資料中心概念的連動,這場中概股復甦不僅是資本逐利的本能反應,更是中國科技產業升級、政策環境改善與全球 AI 浪潮共振的結果。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