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連環戰船奇計能否稱霸AI?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就像三國時代的曹操把所有戰船連在了一起,OpenAI 然後揮舞著天價支票,都指向了台積電 (TSM-US)。OpenAI 領先於競爭對手最先開出的、數千億美元的支票讓台積電無法拒絕,從而牢牢鎖定了台積電 3nm、2nm 先進制程產能。

人工智慧 (AI) 的戰場如火如荼,宣佈與 AMD 合作,OpenAI 將這場資源整合的大戰推到了全新高度。OpenAI 揮舞巨額支票,聯合甲骨文 (ORCL-US)、輝達(NVDA-US)、AMD(AMD-US),甚至將台積電的先進制程產能悉數收入囊中,宛如曹操將戰船鐵鍊相連,試圖以規模碾壓一切對手。這場豪賭的背後,是大模型差異化日益縮小的體現,以及對馬斯克的 Grok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的強勢回應。OpenAI 能否憑借“連環戰船” 稱霸 AI?讓我們拭目以待。
據「少數派觀點局」,OpenAI 的戰略堪稱 AI 界 “軍備競賽”,每一筆交易就是在下一盤資源整合的大棋,牢牢將把所有戰船連在了一起。
首先,OpenAI 與甲骨文簽下了一份為期 5 年、總值 3,000 億美元的超級協議,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 AI 資料中心網絡。這不僅為 ChatGPT 的訓練和推理提供了海量雲計算支持,還透過甲骨文的高性能雲服務(如 OCI Supercluster)確保了低延遲和高吞吐量,完美適配大模型的複雜運算需求。
接著,OpenAI 與輝達達成 1,000 億美元的合作,OpenAI 將部署至少 10GW 的輝達系統,包含數百萬顆 GPU,而輝達將在這些算力逐步上線時,向 OpenAI 持續投資,投資總額最高達 1,000 億美元。同時,雙方也宣佈將於 2026 年下半年,部署首個基於輝達 Vera Rubin 平台的 GW 級別資料中心。
然後,為了避免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OpenAI 又拉來 AMD。10 月 6 日晚,OpenAI 與 AMD 宣佈達成一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基於 AMD 處理器的 AI 資料中心,根據該協議的條款,AMD 將在為期四年的協議中,向 OpenAI 提供數十萬塊 AI 晶片。OpenAI 承諾將購買價值 6GW 的 AMD 晶片,從 2026 年開始將首先購買 MI450 晶片。此外,OpenAI 獲得 AMD 認股權證,允許其以每股 1 美分的價格收購 AMD 最多 10% 的股份。
所有這些佈局都指向了台積電。OpenAI 領先於競爭對手最先開出的數千億美元的支票讓台積電無法拒絕,從而牢牢鎖定了台積電 3nm、2nm 先進制程產能。台積電作為全球先進晶片製造的 “命脈”,其產能直接決定了全球 AI 晶片的供給能力。OpenAI 此舉等於卡住了硬體源頭,構建了一條從雲到晶片的“全鏈條帝國”。這套“連環戰船” 戰略,不僅展示了 OpenAI 的財大氣粗,更暴露了它對資源壟斷的野心和戰略能力。
資源決定勝負
OpenAI 為何如此不惜血本?答案在於 AI 大模型競爭的 “紅海” 趨勢。曾經,ChatGPT 憑借技術領先獨步江湖,但如今,Transformer 架構的普及、開源社區的算法共享、數據預處理的標準化,讓大模型的性能差距迅速縮小。無論是 Google 的 Gemini、Meta 的 Llama,還是新興的玩家,技術壁壘正在被逐步拆解。模型參數從百億到兆,性能提升的邊際效益卻在下降,單純靠算法創新已不足以維持領先。在這種背景下,OpenAI 選擇了一條 “以量取勝” 的道路:通過資源壟斷,構築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壁壘。
算力方面,輝達和 AMD 的 GPU 集群讓 OpenAI 的訓練速度和模型規模遙遙領先;雲計算方面,甲骨文的 3000 億協議提供了全球分布式的算力網絡,降低單位成本的同時確保了高可用性;晶片製造方面,台積電的 3nm、2nm 產能為 OpenAI 的定制 AI 晶片(如潛在的推理加速器)提供了保障。這種 “資源霸王拳”,不僅是為了加速 AGI(通用 AI)的研發,更是為了在競爭白熱化的 AI 市場中,搶佔先發優勢。OpenAI 深知,未來的 AI 大戰,算力資源將是決定勝負的 “硬通貨”。
Grok 與 Claude 的挑戰
OpenAI 的 “戰船” 雖氣勢磅礡,卻並非無敵。馬斯克的 Grok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正從不同方向發起“火攻”。Grok,xAI 的這匹黑馬背靠 X 平台的海量用戶和實時數據流,堪稱一個“情報之王”。X 平台每天生成數億條帖子,涵蓋全球熱點、用戶情緒和社會動態,Grok 通過深度整合這些數據,能提供實時、好理解的回答。
相比之下,ChatGPT 的靜態數據集顯得有些 “老學究”,在實時性和“辣味” 回答上稍遜一籌。更別提 X 平台的流量優勢,馬斯克隨便發條推,就能讓 Grok 的曝光量暴增,吸引大量用戶嘗試其 “宇宙視角” 的對話體驗。Grok 的另一個殺手鐧是其與 xAI 生態的協同,比如與 SpaceX 和 Tesla 的數據聯動,賦予了它在跨領域任務中的獨特優勢。
另一個競爭對手 Anthropic 的 Claude 則在企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2025 年 9 月 24 日,微軟宣佈將 Claude 引入 Microsoft 365 Copilot,直接切入辦公場景,如文檔生成、數據分析和團隊協作。Claude 以安全性和價值對齊見長,強調 AI 的可控性和道德性,特別討好那些對數據隱私和合規性要求苛刻的企業客戶。微軟的生態加持,讓 Claude 在企業市場的滲透力直逼 ChatGPT。Grok 的 “野生流量” 和 Claude 的“企業精準打擊”,成了 OpenAI 必須正視的“東風”。
Grok 的實時數據流讓它在信息獲取上更勝一籌,而 Claude 的企業級優化則在辦公場景中搶佔先機。OpenAI 若不能在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上持續領先,資源堆砌可能淪為 “面子工程”。回想赤壁之戰,曹操的戰船規模空前,卻因靈活性不足被周瑜的火攻一舉擊潰。OpenAI 的“戰船” 若過於依賴資源優勢,而忽視模型的差異化優化和用戶需求的精准捕捉,恐有翻船之虞。反過來,若 OpenAI 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突破,比如推出更高效的推理算法或更貼近用戶需求的場景應用,這場豪賭或許真能改寫 AI 格局。
AI 江湖的未來誰主沉浮?
OpenAI 的 “連環戰船” 是一場 all-in 豪賭,試圖用算力、雲、晶片的鐵鍊,鎖住通往 AGI 的未來。然而,這場 AI 大戰遠未塵埃落定。
馬斯克的 Grok 憑借 X 平台的實時數據流和龐大用戶基礎,正以 “情報之王” 的姿態迅速崛起,其 “宇宙視角” 和接地氣的回答風格吸引了大量用戶,挑戰著 ChatGPT 的公眾認知度。Anthropic 的 Claude 則在企業市場悄然發力,依託微軟 365 Copilot 的生態支持,精準鎖定辦公場景,憑借安全性和合規性優勢,搶佔了企業客戶的高地。這兩股 “東風” 讓 OpenAI 的 “戰船” 面臨雙重夾擊。
資源可以堆砌戰船,但 AI 江湖的勝負從來不是單一維度的較量。用戶體驗、場景適配、技術迭代、生態協同,這些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變量。OpenAI 若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更智慧、更貼近用戶需求的模型,比如在實時訊息處理上追趕 Grok,或在企業場景中對抗 Claude,或許能鞏固霸主地位。反之,若過於沉迷於 “戰船” 的規模,而忽視靈活性和創新性,可能重蹈曹操覆轍,被對手的 “火攻” 燒得片甲不留。AI 江湖的最終勝負,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場 “赤壁之戰” 的現代演繹,將如何書寫 AI 的未來。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