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世銀警告:亞洲青年難找到好工作 危及社會穩定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亞洲各地的年輕人在尋找好工作方面面臨困境,許多人被迫從事低生產力的工作。世界銀行警告,這些挫折感正助長全球一波由青年主導的抗議浪潮,這可能會危及社會穩定。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世銀警告:亞洲青年難找到好工作 危及社會穩定。(圖:shutterstock)

世界銀行在周二 (7 日) 發布的區域經濟報告中強調,亞洲多個經濟體中,年輕人與資深工作者之間存在著持續的就業鴻溝。在中國和印尼,每 7 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世界銀行警告,在大多數國家,目前易陷入貧困的人口比例已超過中產階級。


報告指出,亞洲總體就業率雖然很高,但年輕人卻難以找到工作,問題的關鍵在於「該地區的許多人都從事著低生產力或非正式的工作」。

報告還稱,太平洋國家以及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依然偏低;例如在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與男性相比,存在約 15 個百分點的巨大差距。報告還發現,該地區的就業成長大部分已從製造業轉向低薪服務業,這正在侵蝕過去曾讓數百萬人脫離貧困的發展成果。

近幾個月來,非洲和亞洲各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應對 Z 世代發起的抗議活動。菲律賓、摩洛哥、馬達加斯加、印尼、東帝汶、肯亞和蒙古的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腐敗、失業和日益加劇的不平等。這些抗議活動源自於對統治菁英揮霍財富的憤怒,目標直指政府,泊爾和孟加拉的政府甚至因此被推翻。

深入觀察亞洲數據,可見年輕人的失業率與中堅勞動力存在顯著差距。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在蒙古、印尼和中國等地,15 至 24 歲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 10%;然而,25 至 54 歲主要勞動人口的失業率卻保持在 5% 或更低。

報告指出,成立 5 年或更短的新創企業在創造就業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例如馬來西亞和越南,這類新創公司佔了總就業人數的 57%,卻貢獻了 79% 的就業成長。然而,由於進入市場的新企業數量減少,它們創造就業的動能也因此受到了抑制。

報告也提到,貿易促進了柬埔寨和越南等國的就業,但成長仍不均衡,且容易受到全球衝擊的影響。

世界銀行總結道:「各國尚未完全實現將人力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部門,轉移到生產力較高部門所能帶來的最大效益。」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