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25年紀錄!美豆新產季中國訂單掛零 農業成談判桌上最新武器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據《彭博》報導,自 1990 年代以來,中國首次在出口季開始時,沒有購買任何美國黃豆,顯示北京再次利用農業作為與華盛頓進行貿易戰的籌碼。

根據美國農業部截至 9 月 11 日的數據,新的銷售季已開始近兩周,但中國尚未預訂任何一批美國黃豆貨物,這是自 1999 年有紀錄以來的首次。
作為全球最大的黃豆買家,中國此舉不僅對全球市場具有巨大影響力,也重現了川普時期首次貿易戰中熟悉的策略:暫停採購美國農產品,以在更廣泛的貿易談判中增加籌碼。
目前,進入中國的美國黃豆面臨超過 20% 的關稅。北京政策諮詢公司 Trivium China 的農業分析師 Even Pay 指出,中國買家不僅僅是因應高關稅,更是對關稅短期前景的極度不確定性,以及北京方面未經官員批准不希望進行採購的明確政治信號做出反應。
Pay 表示:「中國在黃豆問題上的做法與其在稀土問題上的做法相似,反映了自上次貿易戰以來多年精心策劃的結果。」。
相對於美國的焦慮,太平洋彼岸的中國顯得相對平靜。經歷過第一次貿易戰衝擊的中國壓榨商、養豬戶和飼料生產商,已從巴西獲得了數月的供應量,有些甚至將庫存增加了一倍。
此外,龐大的國家儲備也提供了額外的緩衝。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進口商採購的貨物足以滿足今年剩餘時間的需求,這使得購買美國供應的緊迫性至少推遲到 2026 年第一季。
這種策略不僅限於黃豆。中國也減少了新一季對美國玉米、小麥和高粱的採購,同時繼續從巴西、加拿大和澳洲等國進口這些穀物。儘管經濟放緩導致整體穀物進口下降,但此舉也符合北京減少對美依賴、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的更宏大目標。
中國的抵制策略正讓美國農民感受到壓力。 面對豐收,美國農民正應對著多年來的最低價格。作為川普的重要票倉,黃豆種植者已警告政府正瀕臨「貿易和金融懸崖」,敦促政府與中國達成協議以取消關稅。前美國外交官、現任 Sinology LLC 執行長的 Andy Rothman 預計,在川普與中國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中,農業將是首要議程。
儘管農業是談判核心,但雙方仍在其他領域進行博弈與試探。在會談前,北京也採取了一些緩和緊張局勢的小動作,例如在暫停六個月後恢復購買美國石油,以及據報導放棄對 Google 安卓系統主導地位的反壟斷調查。
Rothman 認為,任何協議的核心都將是農業,尤其是黃豆,但預計雙方將達成比第一階段協議中「不可能」的目標更為現實的承諾。
然而,中國的策略並非沒有風險。巴西黃豆價格自年初以來已大幅攀升,南美收成若有任何中斷,都可能導致供應緊張,迫使中國比預期更早動用其戰略儲備。此外,Trivium 的分析師 Pay 指出,若不考慮關稅,美國仍然是最高效、成本最低的黃豆供應商之一,中國不向美國採購正為此支付溢價。
在第一次貿易戰期間,即使北京對美國黃豆徵收報復性關稅,也曾給予部分豁免,允許企業進口有限數量的農產品。Pay 總結道:「如果達成協議,中國買家肯定會對美國黃豆產生一定程度的需求。」
- 核心地段×重大建設 國際資產新選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