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前副總:AI人才戰讓薪資鴻溝「越來越大」 將產生連鎖效應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商業內幕》周三 (27 日) 報導,曾任職 OpenAI、Facebook 和 Google 的 Peter Deng 表示,AI 人才爭奪戰正擴大薪資差距。頂尖研究員如明星運動員般被高薪挖角,但其他員工薪酬卻相對停滯,形成企業內部薪資鴻溝。

現任 Felicis 創投普通合夥人的 Deng 在播客中表示:「這確實產生連鎖效應,有些非研究人員覺得自己對產品或公司貢獻很大,但薪資和股票選擇權的差距越來越大。」
他認為人資部門「在某個時點必須處理這個問題」。
如搶 LeBron James 般激烈
AI 研究員在 ChatGPT 引發的科技競賽中如明星運動員,被 OpenAI、Meta(META-US)、Anthropic 等業者高度追捧。Databricks AI 副總裁 Naveen Rao 將人才戰比喻為「尋找 LeBron James」。
過去一年 AI 公司競相挖角研究員。2024 年 Google 與 Character.ai 達成 27 億美元交易,主要目標據報是找回 Noam Shazeer。紐約大學專家當時稱 Shazeer 是「明星四分衛」。
但這就如同體育界,存在貧富差距。每個 LeBron James 背後,都有薪酬微薄的替補球員。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面臨 Meta 等公司挖角壓力。6 月他表示,極端挖角手段可能損害企業文化:「大筆預付保證薪酬當成加入理由,專注於此而非工作使命,不會建立良好文化。」
儘管人才戰擴大薪資差距,Deng 仍認為整體而言是好事。他表示真正的贏家是「其他所有人」——也就是那些從 AI 朝向通用超級智慧發展中獲益的「投資人和新創創辦人」。
留才成最大難題
祖克柏投入數十億建立 Meta 超級智能實驗室,向 OpenAI 和 Google DeepMind 研究員開出數百萬薪資,並將 Scale AI 共同創辦人 Alexandr Wang 招入領導新部門。
但成立僅兩個月,至少 8 名員工已離職,顯示即使天價薪酬也難保人才忠誠。
Deng 表示:「我相信市場,研究人才對各大實驗室極其重要,絕對必須確保留住並招募人才。」但現實證明,AI 人才戰的贏家與輸家界線日益分明。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