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緊張與美股市場反應:聯準會重回通脹目標,中國加速晶片自主化進程
國際局勢再度緊張,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並對德國調查進度表示不滿
[1]。同時,義大利逮捕了一名涉嫌參與爆炸的烏克蘭男子,烏方則強調與事件無關,顯示出地緣政治的複雜性。另一方面,印度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仍在進行,印度外交部長強調必須堅守涉及農民利益的紅線,並對美國高關稅政策表示擔憂,這可能對印度經濟增長造成顯著影響
[2]。這些事件反映出全球貿易與安全環境的脆弱性,未來可能影響各國的外交策略及經濟政策。
在此背景下,聯準會主席鮑爾宣布放棄高通脹框架,重回2%通脹目標,顯示出對於過去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通脹飆升至9.1%的情況下,市場信心短期內或將受到提振
[3]。然而,聯準會並未承認其在通脹上升中的責任,這可能反映出其對未來政策的謹慎態度,避免重蹈覆轍導致金融危機的歷史教訓。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強調不會將領土拱手讓人,並願意在特定條件下與俄方討論領土問題,這一立場顯示出烏克蘭對國際支持的迫切需求,並可能影響地緣政治的穩定性
[4]。綜合來看,聯準會的政策調整與烏克蘭的外交策略,均反映出當前全球經濟與政治環境的複雜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這些動態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中國在推動「去美化」政策的同時,加速晶片自主化進程,華為等企業正積極研發替代美國技術的產品,計劃在2027年前逐步淘汰外國晶片,這將對英特爾 (
INTC-US) 和超微半導體 (
AMD-US) 的市場收入造成直接衝擊
[5]。此外,南韓總統李在明的訪日行程旨在加強與日本的安全合作,並為下週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會晤鋪路,討論中國及北韓等安全議題,李在明面臨增加駐韓美軍維持費的挑戰
[6][7]。同時,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普丁與澤倫斯基的會面計畫尚未確定,並質疑美方的和平峰會構想,顯示出烏克蘭和談進程中的複雜性
[8]。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特別是在科技與安全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