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面臨政策調整與市場不確定性,華為推新AI技術應對美國封鎖
鉅亨網新聞中心
華為推新AI技術應對美國封鎖,美股科技股面臨政策調整與市場不確定性
華為在2025金融AI推理應用論壇上推出了UCM技術,旨在解決AI回應速度慢及計算成本高的問題,透過「分層記憶」概念顯著提升運算效率,並計劃於9月開源以促進生態系統發展[1]。同時,華為針對美國的技術封鎖,結合光通訊技術與自家AI晶片,推出「光算一體化」技術,減少對高端記憶體的依賴,並與北京大學合作優化昇騰系列晶片的運算效率,這一創新可能改變AI硬體架構的競爭規則[2]。這些技術的發展不僅顯示華為在AI領域的持續創新,也可能推動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提升。
輝達 (NVDA-US) 和超微 (AMD-US) 獲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卻需支付15%營收分成,這一政策可能成為未來更多企業的範本[3]。此外,7月美國通膨數據顯示年增2.7%,低於市場的看法,貝萊德的Rick Rieder認為聯準會應在9月降息50個基點,以促進經濟增長[4]。這些動態顯示出美國在科技與貨幣政策上的雙重調整,可能影響市場對於科技股的投資信心及整體經濟的走向,特別是在全球供應鏈與通膨壓力的背景下,企業需靈活應對政策變化以維持競爭力。
美國聯準會官員施密德與巴金對於利率政策的看法存在顯著分歧,施密德主張維持當前利率不變,認為經濟動能尚存且通膨高於目標,需保持「略具限制性」的利率立場,而巴金則警告消費者支出模式可能影響未來通膨及就業情勢,若支出急劇下降,將可能導致企業裁員和失業率上升,顯示出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5]。同時,蘋果 (AAPL-US) 預計推出的 iPhone 17 Air 雖然在效能上接近 Pro 版本,但GPU核心數量的減少及續航力的挑戰,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6]。在科技領域,Perplexity AI 提出345億美元收購Google Chrome的提案,若成功將顯著增強其在AI搜尋市場的競爭力,然而分析師對Google是否會出售Chrome持懷疑態度[7]。此外,英特爾 (INTC-US) 面臨執行長陳立武的辭職壓力及董事會的緊張關係,市場對其未來的長期策略感到不安,分拆製造與設計業務成為可能的解決方案,顯示出公司在AI運算趨勢下的生存挑戰[8]。整體而言,這些事件反映出當前市場的動盪與不確定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及企業策略的變化。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