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面臨AI競爭與經濟變化挑戰,資源供應鏈壓力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AI競爭加劇與經濟數據變化交織,全球市場面臨挑戰與機遇
AI新創公司Anthropic以1美元價格向美國政府提供Claude AI模型,顯示出對政府合約市場的強烈競爭意圖,與OpenAI類似的低價策略意在爭取未來更大訂單[1]。此外,美國就業數據成為政策分歧焦點,總統川普對數據的不滿導致局長更換,而聯準會則將其視為經濟放緩的信號,支持降息的呼聲高漲,市場對於降息的可能性已超過85%[2]。這些動態反映出科技與經濟政策之間的緊密聯繫,未來市場將持續關注政府對AI技術的需求及其對經濟政策的影響。
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隨著AI資料中心需求激增,全球銅市場將面臨供應短缺,至2035年缺口可能達600萬噸,銅價在2028年有望飆升至每噸1.35萬美元[3]。同時,美國7月通膨數據符合預期,降低了聯準會降息的懸念,推動美股主要指數上揚,市場對於降息的可能性已超過八成,顯示出投資者對於經濟前景的信心[4]。這些趨勢表明,隨著科技需求的上升,資源供應鏈的壓力將加劇,並可能影響未來的市場動態。
根據金管會的數據,6月信用卡簽帳金額回升至3937億元,顯示出非現金支付市場的微弱復甦,但上半年累計金額仍年減4.08%,反映出消費者信心不足,尤其是綜所稅繳納延後影響交易量[5]。同時,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提到,未來十年將出現大量太空工作機會,尤其是航太工程師的需求將顯著上升,這反映出AI技術的進步將重塑職場結構,並可能促進高薪職位的增長[6]。這些趨勢顯示,儘管當前經濟環境挑戰重重,但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仍將為市場帶來新的動能。
儘管標普 500 指數今年上漲 8%,摩根士丹利卻警告市場面臨勞動市場表現虛幻、科技企業增長乏力及通膨風險等三大挑戰[7]。同時,中國人民幣債市規模達 25 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市,瑞銀指出其開放性及低波動性使其成為資產配置的優質選擇,尤其在「去美元化」背景下,外資持有量顯著增加,顯示出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8]。這些趨勢反映出全球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投資者需謹慎評估風險與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