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國鋰電產業的喪鐘?川普《大而美法案》惹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與中國在能源戰略上持續分道揚鑣。川普政府旨在推動化石燃料的「能源主導」地位,同時中國正全力押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川普近期簽署的《大而美法案》,被視為深刻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關鍵,且多位評論人士憂心,此舉恐將美國的能源未來拱手讓給中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國鋰電產業的喪鐘?川普《大而美法案》惹議(圖:shutterstock)

該法案已於 2025 年 7 月 1 日正式生效,其核心是為回應傳統工業州的支持,助推傳統能源復興,並大舉削減前任政府對電動車、太陽能、風能、核能、燃料電池、儲能等幾乎所有清潔能源產業的稅收抵免 (tax credit) 與補貼。


此舉預計將導致美國 57% 至 72% 的新增太陽能與風能專案停擺,更可能造成「鬼城工廠」及數十萬工作機會流失。

相較之下,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已取得巨大領先,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板與風力渦輪機製造國,在電池與電動車產業也佔據主導地位。《亞洲展望》總編輯 Mel Gurtov 指出,中國在能源技術方面擁有龐大且不斷增長的領先優勢,而川普政府則在削減對這些產業的所有補貼。

他暗示,面對中國的挑戰,理性的回應應該是「回到未來」,擊敗川普的「鑽啊鑽啊鑽」議程,並恢復他所摧毀的所有綠色能源和環境保護計畫。

《大而美法案》對美國本土鋰電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法案取消了電動車消費者稅收抵免 (新購電動車最高可享 7500 美元,二手車最高 4000 美元),大幅拉開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價差,嚴重抑制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意願。

儘管特斯拉、通用、福特等車企開始仿效中國轉向磷酸鐵鋰 (LFP) 技術以求降本,但美國 LFP 正極材料生產仍處於萌芽期,負極材料 (人造石墨) 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法案中對「外國敏感實體」(FEOC) 和「合約控制」的嚴格定義,使得美國企業難以獲得生產側的稅收抵免資格,連特斯拉內華達工廠因使用中國設備,可能不符合稅收抵免資格。

此外,美國為達成本土化目標,向中國負極石墨加徵高達 93.5% 至 102.72% 的反傾銷關稅,而中國也將正極材料技術納入出口管制,使得美國鋰電供應雪上加霜。

此法案導致美國本土鋰電供應鏈陷入「惡性循環」:缺乏 LFP 電池導致電動車售價難降,進而削弱消費者需求,最終使得整車企業縮減新能源業務投資。近期,遠景能源與賓士的合資電池企業、國軒高科美國電池工廠,以及寧德時代與福特的合作計畫均面臨投產延遲或不確定性,顯示美國市場基本已對中國鋰電關閉通道。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Thomas L. Friedman 此前批評,川普的預算法案將「讓中國再次偉大」。他指出,中國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的好運:「在人工智慧耗電時代的黎明,美國總統和他的政黨竟然決定進行一場可以想像到的最大戰略性自殘行為」。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