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輝達才是股市最大風險 而非關稅?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巴隆周刊》報導,儘管市場持續關注美國對外加徵關稅與貿易政策變數,不過投資機構 Gavekal Research 警告,真正可能撼動美股多頭的風險,或許不是關稅,而是圍繞人工智慧 (AI) 浪潮所累積的資本支出,以及市場對 AI 核心受益者輝達的高度依賴。

Gavekal 投資研究主管 Louis Gave 在週一發布報告指出,自 2022 年 ChatGPT 問世以來,美國股市總市值已暴增 23 兆美元,漲幅超過日本、歐洲與英國股市的總和。這波資金動能的核心正是 AI,而輝達則為最直接、最強勁的受惠者。
Gave 表示,雖然目前美國 AI 資本支出規模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11%,尚不及 1999 年科技泡沫時的極端水準,但仍與當年科技榮景有諸多相似之處。
他指出,1990 年代企業對寬頻、電腦與電子商務的投入一度被視為「結構性成長」,最終卻因資本開支轉弱而導致股市大幅修正。
如今,微軟 (MSFT-US)、Meta (META-US) 與 Alphabet (GOOG-US) 等科技巨頭,也因 AI 資本投資轉向重資產模式。
輝達作為 AI 晶片主力供應商,其市值已突破 4.2 兆美元。Gave 提醒,自 2000 年以來,輝達已有七次市值腰斬的經歷,若未來營運不如預期,將對整體市場造成深遠衝擊。
他指出,近期部分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的警示訊號,或已為市場敲響警鐘。東京威力科創 (Tokyo Electron) 雖強調高階晶片需求仍穩,但同時示警邏輯晶片製造商需求大幅放緩。ASML 更在 7 月警告,2026 年業績可能因關稅不確定性而面臨挑戰。
Gave 分析,包括地緣政治、貿易限制與關稅升溫等變數,已使亞洲企業對大規模資本投入態度轉趨保守。同時,全球筆電、手機與 PC 銷售下滑,也反映出終端需求可能正在降溫。
他也提到,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推進速度超出外界預期,這也可能加劇全球產能與投資配置的不確定性。
Gave 警告,若 AI 投資熱潮最終證明過度,或企業與創投縮減 AI 支出,將不僅拖累科技股估值,更可能引發負向財富效應。他指出,近年包括大型科技股、美股權值股、加密貨幣與黃金的飆升,使全球消費者資產膨脹,而這部分財富增長高度依賴「AI 將帶來生產力革命」的預期。
Gave 表示:「如果這些預期落空,市場恐將面臨估值重定價,資金也將重新尋找成長動力。」
他並強調,近期科技板塊動能走弱的跡象,可能正是下一波市場風險的預兆。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