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擬自研晶片轉型搶攻AI 財測不佳盤後股價崩超8%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矽智財 (IP) 大廠安謀 (Arm) 執行長 Rene Haas 週三 (30 日) 表示,該公司正加大投資力道,計畫開發自家晶片與系統產品,象徵 Arm 營運模式的一大轉型,將從單純授權 IP 設計,跨足至實體晶片市場。受此消息與財測遜於預期拖累,Arm ADR (ARM-US) 盤後股價一度崩跌逾 8%。

Haas 未透露新戰略的獲利時程與具體產品內容,但強調未來 Arm 可能打造 chiplet、完整處理器,甚至整合主機板與系統的成品。他表示,這些自研晶片將是 Arm 既有 Compute Sub Systems(CSS) 產品的「實體化版本」。
Arm 此舉將使其與目前多家授權客戶形成競爭,包括輝達 (NVDA-US) 與亞馬遜 (AMZN-US) 等原已基於 Arm 架構自行設計晶片的業者。路透先前報導,Arm 近期積極從客戶手中挖角,並與對方競爭晶片設計案。
相關產業鏈的大廠包括輝達、超微、英特爾、博通、高通與聯發科,這些企業與 Arm 的關係正從合作夥伴轉變為競爭對手。
隨著 AI 晶片熱潮推升市場信心,Arm 自 2023 年掛牌以來股價累計上漲約 150%,目前預期本益比超過 80 倍,遠高於同樣專注 AI 領域的輝達與超微 (AMD-US)。不過,這次財報與展望未如市場預期,導致股價明顯承壓。
Arm 預估 2026 財年第二季調整後每股純益為 0.29 至 0.37 美元,區間中值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0.36 美元;預估營收區間為 10.1 億至 11.1 億美元,則與市場預期 10.6 億美元大致相符。
Arm 公布 2026 財年第一季營收報 10.5 億美元,略低於預期的 10.6 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純益為 0.35 美元,符合預期。
Summit Insights 分析師 Kinngai Chan 指出,Arm 本季營運展望「令人失望,低於市場預期」。
市場分析認為,雖然 Arm 在智慧手機處理器市場市佔高達 99%,但全球貿易緊張情勢升溫,正對其主要業務構成壓力。
根據 IDC 數據,受不確定性與總體經濟挑戰影響,2025 年 4 至 6 月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僅年增 1%。
Running Point Capital 投資長 Michael Schulman 指出,Arm 在雲端伺服器與 AI 加速器市場取得新設計訂單,支撐其授權金收入表現,但「智慧型手機授權仍疲軟,特別是在中國,整體呈現 Android 低醣模式,貢獻很有限」。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