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政策變動影響市場情緒,日美協議與全球供應鏈挑戰成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將全球關稅新底線設定為15%,顯示出貿易談判的困境,尤其是對中國的關稅仍高達30%,而對加拿大商品則可能徵收35%
[1]。此政策改變推升了美國及日本股市,反映市場對於貿易協議的期待與反應。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將於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這一舉措引發美國及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並被視為對和平進程的重大挑戰
[2]。這些國際動態不僅影響各國的外交關係,也可能對全球市場情緒產生深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及其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與美國達成的5500億美元投資協議引發關注,因利潤分配比例為美方90%、日方僅10%,此舉凸顯日本在美國供應鏈中的貢獻與挑戰
[3]。同時,LG電子第二季獲利暴跌47%,顯示出在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及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面臨的壓力與調整需求
[4]。這些事件反映出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及企業在應對外部挑戰時的策略調整,尤其是在半導體和家電等關鍵領域,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靈活應對以維持競爭力。
此外,美國與日本達成的5500億美元貿易協議,雖然被視為歷史性進展,但其具體細節仍然模糊,市場對協議的可行性存疑
[5]。此協議減少了日本經濟的不確定性,促使日本央行考慮升息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物價上升的背景下,交易員認為年底前升息機率高達80%
[6]。然而,福斯汽車因美國高達27.5%的進口關稅而遭受重創,第二季利潤暴跌29%,並下調全年業績預期,顯示貿易政策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影響日益顯著
[7]。此外,伊朗與歐洲的核談判進展緩慢,若未能達成協議,可能導致制裁恢復,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風險
[8]。整體而言,貿易協議的潛在影響與全球經濟的脆弱性交織,市場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