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AI挑戰與台灣半導體創新並行,全球貿易緊張加劇影響市場信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微軟AI挑戰加劇,台灣半導體創新與全球貿易緊張並行不悅
微軟在消費者AI市場的努力面臨挑戰,儘管其Copilot產品投入巨資並推出多款應用,但下載量僅達7,900萬次,遠低於ChatGPT的9億次,顯示出用戶對於外部選擇的偏好[1]。亞洲債市在6月出現21.1億美元的淨流出,結束了連續五個月的資金流入,印尼債市首當其衝,顯示出地緣政治緊張促使投資者轉向更安全的資產[2]。這些現象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產品的信任與習慣障礙,以及在不穩定環境下資金流向的敏感性,未來微軟需加強用戶體驗以提升市場滲透率。
在此背景下,台灣政府計劃於2024年啟動「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重點在半導體與AI的雙核心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底建設AI核心算力基礎建設至5.1MW,這將進一步強化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3]。同時,台泥 (1101-TW) 旗下的三元能源小港廠因火災影響,已啟動產能調整計劃,並迅速應對客戶需求,顯示高端電池市場的穩定性和供應鏈的韌性[4]。這些動態反映出台灣在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領域的持續努力,並為未來的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高盛集團 (GS-US) 在最新財報中顯示,第二季稅後淨利達37.2億美元,每股獲利10.91美元,超出市場的預期,尤其是其股票交易營收創下華爾街新高,顯示市場波動帶動交易活躍度提升[5]。同時,瑞銀集團將中國2025年GDP成長的估算上調至4.7%,反映出內需回升及出口強勁,但房地產市場的疲弱仍可能對經濟構成挑戰,並預計人民幣年底將貶至7.1至7.2兌美元[6]。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市場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並可能影響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策略。
隨著美國川普政府威脅於8月1日加徵30%關稅,歐盟成員國對啟動「反脅迫工具 (ACI)」的支持逐漸增強,法國主導的此項倡議旨在抵抗外部貿易壓力,然而部分國家仍持謹慎態度,可能引發更大貿易戰[7]。同時,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因無法保證未來增長,股價大跌6.4%,並拖累相關晶片股如Nvidia、AMD及台積電等普遍下滑,顯示市場對於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加劇[8]。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的脆弱性及科技產業面臨的挑戰。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