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驅動市場成長,港股回暖但台灣出口面臨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科技創新與市場動態:大立光與聯發科強勁成長,港股回暖面臨台灣出口挑戰
大立光 (3008-TW) 宣布將於2026年啟動可變光圈手機鏡頭的生產,這一創新將提升影像質量並改善景深效果。儘管面臨生產挑戰和良率風險,但潛在利潤可期[1]。此外,特斯拉 (TSLA-US) 分析師 Dan Ives 對馬斯克的言論表示尊重,並維持500美元的高目標價,顯示出對特斯拉未來的信心,儘管馬斯克的政治活動引發投資者擔憂[2]。這些動態反映出科技產業在創新與市場情緒之間的微妙平衡,將持續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聯發科(2454-TW)於2025年6月營收達564.34億元,年增30.96%,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業務增長,特別是在多媒體IC及電腦週邊IC領域。累計前六個月營收亦增至3,036.81億元,年增16.47%[3]。外資持續看好聯發科,近期買超達9511張,反映出市場對其未來表現的信心。與此同時,阿里巴巴(09988-HK)(BABA-US)與Circle的合作引入穩定幣USDC,顯示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潛力,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推動數位資產的普及和市場活躍度,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機會[4]。
健喬 (4114-TW) 上半年營收達30.62億元,年增16.86%,顯示心血管產品及癌症業務的強勁表現。公司計劃透過策略聯盟及併購推動成長[5]。復華投信指出台股將在2025年下半年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AI需求持續增強將成為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望實現指數型增長[6]。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投資者對科技及生技股的信心,預示著未來市場的潛在機會。
港股於10日表現強勁,恒生指數重回24000點,主要受地產股及金融股推動,尤其是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的漲幅顯著,顯示市場對於地產復甦的信心增強[7]。然而,科網股則面臨資金流出壓力,顯示市場資金偏好轉向傳產,尤其是銀行股的表現亮眼,反映出投資者對於經濟穩定性的追求。台灣出口產業因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而感到憂慮,商業總會呼籲政府應加強透明度,若關稅未能降至20%以下,政府需承擔責任,這將對台灣的出口競爭力造成影響[8]。整體而言,港股的強勁反彈與台灣的出口挑戰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區域市場在面對不同經濟環境時的多元反應。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波段回檔股
#投信拋棄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