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升受地產股助力,新台幣貶值反映經濟不確定性,全球資金流向美國資產及供應鏈重組挑戰持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港股回升地產股助力,新台幣貶值反映經濟不確定性,全球資金流向美國資產與供應鏈重組挑戰持續
港股在10日震盪上行,恒生指數漲0.57%重回24000點,地產股午後強勁表現助力指數回升,融創中國漲超13%及富力地產漲超11%顯示市場對地產復甦的信心[1]。同時,金融股亦表現不俗,創歷史新高的中證銀行指數顯示資金流向的轉變,銀行股受到追捧,而科網股則遭遇淨賣出超400億港元,顯示市場風險偏好轉向[1]。在此背景下,蘋果高層再度洗牌,營運長Jeff Williams即將卸任,接任者Sabih Khan的任命反映出公司在面對供應鏈挑戰及管理層老化的壓力下,尋求穩定與創新並重的策略[2]。這些動態顯示出市場在不確定性中尋求機會的同時,企業也在積極調整以應對未來挑戰。
今日新台幣收在29.24元,貶值9分,成交值達15.94億美元,顯示出市場對於外部經濟環境的敏感反應[3]。隨著美國公布的關稅名單未涵蓋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強調若關稅未降至20%以下,政府應對國人道歉,並指出台幣升值將加重實質關稅負擔,進一步影響出口產業[4]。在此情況下,市場對於台灣機械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需密切關注後續談判進展及其對匯率的潛在影響。
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PIF)對美國公債的持有比例達到10年高點,顯示出在美元走強及美國利率上升的背景下,資金流向美國資產的趨勢愈加明顯[5]。然而,高盛警告美股在下半年可能面臨成長衝擊、利率波動及美元疲軟等三大「熊市」風險,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市場的穩定性及回報潛力[6]。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需謹慎評估資產配置,特別是考慮外匯對沖及新興市場的配置,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
中國股市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一波關稅措施後,三大指數同步上漲,滬指重回3500點,顯示市場對政策變化的敏感反應[7]。同時,鴻海 (2317-TW) 在自駕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推出的多模態軌跡預測模型ModeSeq獲得國際認可,顯示其在人工智慧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8]。這些發展不僅反映出中國市場對外部經濟政策的快速調整能力,也顯示出科技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不斷進步,未來將可能成為市場投資的新亮點。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