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美股市場受中美貿易緊張與電動車補貼變化影響,經濟數據顯示潛在隱憂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市場面臨中美貿易緊張與電動車產業不確定性,經濟數據顯示潛在隱憂

中歐外交關係因烏克蘭戰爭及中國產業政策等因素持續降溫,原定為期兩天的中歐高峰會縮減至一天,合肥的商務會議也被取消,顯示雙方互信缺失[1]。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指出,貿易關稅的延長將由總統川普決定,並強調不會輕易給予對方優惠,這使得歐盟和日本面臨10%關稅的持續壓力[2]。在此背景下,中美貿易政策的變化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對於歐盟可能與美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的擔憂,顯示出當前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隨著美國即將取消每輛電動車7,500美元的稅收補貼,市場對新創電動車公司如 Rivian 和 Lucid 的前景出現分歧。法國巴黎銀行分析指出,儘管傳統車廠的市場布局減少,Rivian 可能因交車量的顯著增加而受益,獲得「優於大盤」評等,而 Lucid 則面臨「劣於大盤」的挑戰[3]。此外,CoreWeave 宣布將率先部署搭載輝達新一代 AI 晶片的伺服器系統,顯示其在 AI 運算市場的競爭力,並吸引了包括 OpenAI 在內的客戶,這一消息推動了 CoreWeave、戴爾及輝達的股價上漲[4]。這些動態顯示出在政策變化與技術創新交織的背景下,市場對電動車及 AI 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與不確定性。
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勞動市場韌性,可能使聯準會(Fed)在夏季維持利率不變。然而,民間就業增幅卻為去年以來最低,顯示潛在隱憂[5]。同時,ISM的數據顯示服務業活動回升,但就業指數卻持續萎縮,企業招聘態度保守,反映出對未來需求的信心減弱[6]。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斯拉 (TSLA-US) 的平價電動車計劃再度延遲,面對中國競爭對手的壓力,馬斯克的承諾未能兌現,顯示出市場競爭的激烈[7]。此外,美越貿易協定的簽署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對,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意在限制中國的供應鏈影響力,未來可能引發貿易摩擦[8]。整體而言,市場面臨多重挑戰,需密切關注經濟數據的變化及政策走向。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