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美歐貿易緊張升級,科技巨頭面臨監管壓力與市場轉型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歐貿易緊張升級,科技巨頭應對監管壓力,美元霸權遭質疑,市場面臨轉型挑戰

美歐貿易談判進入關鍵階段,雙方急於在7月9日關稅減免到期前達成「政治協議」,以避免貿易戰升級。特別是在2023年雙邊貨物貿易高達8,510億歐元的背景下,汽車、半導體及製藥等關鍵產業可能獲得關稅豁免[1]。同時,英特磊 (IET-KY) 再度出現違約交割事件,金額達1060萬元,顯示市場流動性風險上升,投資人需謹慎管理交割帳戶餘額,以維護個人信用[2]。這些事件反映出當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及市場動態。
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Alphabet (GOOGL-US) 旗下的 Google 針對歐盟的反壟斷調查提出新方案,意在避免高達全球年營收 10% 的罰款,顯示出科技巨頭在監管壓力下的應對策略[3]。此外,美國與越南達成的貿易協議將越南關稅從46%降至20%,並允許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入,這不僅有助於美國企業擴展市場,也反映出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積極尋求合作的意圖[4]。這些動態顯示出科技與貿易政策的交織影響,未來市場將面臨更多政策調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美元指數今年大跌逾10%,引發市場對美元霸權的質疑,尤其在全球央行減持美債、轉向歐元日元的背景下,穩定幣的角色受到關注。專家認為其擴張無法逆轉美元主導地位的衰弱[5]。同時,台股在台積電 (2330-TW) 的帶動下,外資買超70億元,顯示資金流向科技股的強勁動能[6]。這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產業的信心與美元衰退的對比,未來需密切關注這兩者的相互影響。
美國6月ADP民間就業數據意外下滑,市場對勞動市場前景的疑慮影響主要股指表現,尤其道瓊工業指數下跌近104點,顯示出投資者對即將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的高度關注,這將直接影響聯準會的利率政策走向[7]。同時,馬士基報告指出美國進口商的平均實際關稅已降至21%,顯示出關稅暫緩的效果,並可能對全球貿易及消費者信心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美國大型進口商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背景下,未來貿易格局或將出現變化[8]
微軟 (MSFT-US) 宣布裁員約 9,000 名員工,雖然這一舉措在其會計年度開始的第二天進行,但仍顯示出公司在重整架構以提升效率的決心。儘管其營收和淨利仍強勁,2024 年季報營收達 700 億美元[9]。與此同時,輝達 (NVDA-US) 在 6 月重返全球市值最高企業,市值達 3.86 兆美元,超過微軟,顯示出市場對其 AI 晶片需求的強勁反應,並推動其他科技公司如 Meta 和亞馬遜的市值增長[10]。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科技產業在面對挑戰時的調整能力及市場對創新技術的持續追捧。
德勤《2025全球零售力量》報告顯示,全球零售業正面臨轉型挑戰,企業需透過提升營運效率及AI科技轉型等四大趨勢應對市場需求[11]。儘管全球250強零售企業總收入達6.03兆美元,但增速放緩,前十強企業仍貢獻34.9%收入,顯示美國企業如沃爾瑪及亞馬遜持續主導市場,而中國京東排名下滑至第八,反映國際化挑戰[11]。同時,特斯拉第二季交車量雖優於預期,但年減14%,顯示競爭加劇。儘管在中國市場有回溫跡象,仍需彌補交車缺口,面對政治風險及補貼削減的不確定性,未來市場動向值得關注[12]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