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科技巨頭面臨挑戰,香港IPO市場回暖,美國供應鏈緊張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科技巨頭調整面對挑戰,香港IPO市場回暖與美國供應鏈緊張並行

微軟 (MSFT-US) 宣布裁員約 9,000 名員工,這一舉措雖然影響全球員工總數的不到 4%,卻反映出其在重整組織以提升效率的決心,尤其在面對強勁的營收增長背景下,2024 年季報營收達 700 億美元[1]。輝達 (NVDA-US) 在 6 月重返全球市值最高企業,市值達 3.86 兆美元,顯示出市場對其 AI 晶片需求的強勁表現,並推動其他科技公司如 Meta 和亞馬遜的市值增長[2]。這些動態顯示出科技產業在面對結構性調整與成長機會之間的微妙平衡,未來市場將持續關注這些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維持增長動能。
德勤《2025全球零售力量》報告揭示,全球零售業正面臨轉型挑戰,企業需透過提升營運效率及AI科技轉型等四大趨勢應對市場變化。2023財年全球250強零售企業總收入達6.03兆美元,增速放緩但盈利能力提升,前十強企業貢獻34.9%收入,其中美國企業如沃爾瑪及亞馬遜持續領先,中國京東排名下滑至第八,顯示國際化挑戰加劇[3]。此外,美國6月ADP就業報告顯示新增就業人數意外下滑3.3萬人,企業招聘意願降低,服務業新增人數下降最為明顯,這可能抑制經濟增長動能[4],這些因素共同影響零售業的未來發展及市場信心。
香港 IPO 市場的強勢回歸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wC) 預測該地區有望在 2025 年重奪全球 IPO 集資冠軍,預計今年將有 90 至 100 家公司上市,集資總額達 2000 至 2200 億港元,主要受中國企業資金需求驅動[5]。同時,Netflix (NFLX-US) 正在與 Spotify (SPOT-US) 洽談合作,計畫推出音樂及實境綜藝節目,旨在擴大觀眾基礎並提升廣告訂閱服務的吸引力,顯示出媒體平台在內容多樣化上的新趨勢[6]。這些動態反映出市場對於創新內容及資本運作的高度重視,未來將持續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
在AI時代的背景下,副總統蕭美琴強調台灣服務業需整合科技與人性化服務,以應對疫情及數位轉型帶來的挑戰,展現「暖實力」[7]。美國正積極與盟友重塑全球供應鏈,試圖排除中國企業,並對抗其不公平貿易行為,這一策略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制警告,顯示出全球貿易格局的緊張與不確定性[8]。這些動態不僅影響台灣的服務業發展,也可能對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位產生深遠影響。
鴻海科技集團 (富士康 / Foxconn)(2317-TW) 近期要求數百名中國籍工程師返回中國,對蘋果 (AAPL-US) 在印度的擴產計劃造成挑戰,尤其在中國政府限制高階技術出口的背景下,可能影響 iPhone 17 的生產效率[9]。與此同時,亞馬遜的倉儲自動化進程加速,預計未來倉庫機器人數量將超過人類員工,顯示出自動化對人力需求的顯著影響,並可能改變職位需求結構[10]。這些趨勢反映出全球供應鏈和勞動市場的變化,企業在面對技術進步與政策限制時,必須重新評估其生產策略與人力資源配置。
美國總統川普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強硬立場引發市場關注,尤其是在馬斯克因批評「大而美」法案而面臨驅逐出境的威脅[11]。這一政治風波不僅影響馬斯克的聲譽,也對特斯拉的銷售和股價造成雙重壓力,分析師指出其銷量將較去年同期下降13%[12],而股價自馬斯克與川普爭執後已下跌37%。市場對特斯拉未來的信心受到挑戰,尤其在川普的支出法案若通過,將可能影響公司的監管信用額度,進一步加劇其財務壓力。這場政治與商業的交織,顯示出美國企業在面對政策變動時的脆弱性,未來的市場走向值得密切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指標剛突破

#法人看好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