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市場因中美貿易進展資金流入加強 AI與生技競爭升溫,企業面臨新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亞太市場因中美貿易進展強勁資金流入,AI技術與生技競爭加劇,企業面臨新挑戰
新台幣今日收於29.92元,升值3.5分,顯示資金匯入動能強勁,成交值達10.89億美元,反映市場對美中貿易協議的期待升溫[1]。此外,香港股市在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的推動下,恒生指數漲至24414點,創下三個月新高,科技股表現亮眼[2]。這些因素顯示,隨著貿易環境改善,亞太市場的資金流動性有望持續增強,為後市提供支撐。
在科技與醫療領域的交匯處,Figure 及英特爾 (INTC-US) 的最新動向顯示出人工智慧的潛力與應用前景。Figure 的執行長 Brett Adcock 強調,透過自主作業的 AI 機器人,將重建勞動力市場,並計畫年產 10 萬台以滿足商業需求,這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對勞動力結構的重新思考[3]。同時,英特爾與宏碁智醫的合作推出 AI 輔助診斷軟體,顯著縮短眼科病變檢測時間,提升醫療效率,並強調 AI 在醫療中的輔助角色,這些發展不僅提升了醫療服務的質量,也為未來的醫療科技創新鋪平了道路[4]。隨著這些技術的成熟,市場對於 AI 應用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並可能改變傳統行業的運作模式。
美國國家新興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NSCEB)報告指出,中國在生技領域的崛起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特別是在臨床實驗和創新藥交易方面已超越美國,2024年全球交易金額將達415億美元[5]。同時,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對下半年經濟持審慎觀望態度,強調台灣在電子及AI供應鏈的競爭力,並指出台灣GDP成長率可達3%[6]。這顯示出全球生技與保險市場的動態變化,企業需靈活應對競爭與市場需求。
中國股市在中美達成日內瓦協議實施框架的利好消息下,三大指數同步上漲,滬指成功收復3,400點,顯示市場對於兩國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的信心增強[7]。同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對於與川普的公開爭執表示後悔,反映出科技領袖在政治言論上的敏感性及其對市場情緒的潛在影響[8]。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也可能對未來的政策走向及市場動態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中美貿易關係及科技企業的政治環境中。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