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脆弱性加劇 中美貿易緊張影響美股市場動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美貿易緊張加劇,全球經濟脆弱性與市場動態變化引發關注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達高峰並開始下降,這一趨勢若持續將改變全球減碳軌跡[1]。與此同時,美國4月經濟數據顯示商品進口額驟降,創下199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貿易逆差也降至876億美元,顯示消費者在面對經濟不確定性時變得更為謹慎[2]。這些變化反映出全球經濟在面對環境政策與貿易挑戰時的脆弱性,尤其是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的同時,需加速減排以達成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而美國則需在通膨壓力下調整其消費模式,這將對全球市場動態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科技股及晶片類股表現疲弱,標準普爾500指數雖輕微下跌,但本週仍上漲1.87%,創下自2023年11月以來最佳單月漲幅,顯示市場在不確定性中仍有韌性[3]。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的批評及可能的貿易談判介入,進一步加劇市場的焦慮情緒,尤其是在法院對其關稅政策的暫時裁定後,市場對未來政策走向的看法變得更加模糊[3]。同時,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歐亞國家組成「行動聯盟」,以抵抗強權的脅迫,強調美中分化對全球秩序的威脅,並倡導可持續貿易發展,這一立場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於當前貿易環境的深切關注[4]。在此背景下,市場參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的投資動向。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在雷根國家經濟論壇上警告美國債券市場可能面臨流動性不足及價格波動風險,並指出聯邦政府與聯準會的過度支出及量化寬鬆政策是主要原因,這一言論反映出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的擔憂,近期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飆升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5]。此外,中美科技戰再度升溫,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表示強烈不滿,並呼籲美方遵守貿易協議,顯示出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將持續加劇[6]。同時,川普決定維持美軍將領領導北約的傳統,這一決策獲得歐洲盟友的支持,並緩解了對美國軍事角色收縮的擔憂[7]。另一方面,滙豐銀行宣布撤出美國中小企業銀行業務,專注於亞洲及核心市場,這一策略調整反映出全球金融機構對市場重心的重新評估[8]。整體而言,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各國在應對挑戰時的策略調整。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