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小幅下跌 外資青睞金融股 台灣供應鏈戰略成焦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北股市小幅下跌 外資仍青睞金融股展現韌性
今日台北股市在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6億元的情況下,集中市場加權股價指數小幅下跌至21652.24點,顯示出市場的觀望情緒依然濃厚,成交量未見顯著放大。儘管大盤走弱,外資卻持續青睞金融股,特別是永豐金 (2890-TW)、凱基金 (2883-TW)及台新金 (2887-TW)等金控股,這使得金融股指數逆勢上漲0.34%,顯示出該領域的相對韌性。專家建議投資者在此環境下應保持謹慎,密切關注後續市場動向及資金流向,以便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1]。
全球經濟放緩與新興市場崛起,台灣供應鏈戰略成焦點
花旗銀行指出,美國的全面性關稅政策已對全球經濟活動造成明顯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降至2.3%,顯示出經濟放緩的潛在風險[2]。同時,新興市場基金因其相對低估值和基本面改善而吸引投資者,2023年表現亮眼,尤其是拉丁美洲和歐洲的基金回報率達24%[3]。這一現象反映出投資者對高估美國資產的避險需求,並可能促使資金流向新興市場,進一步加劇美國經濟的壓力,形成「暴風雨前的寧靜」局面。
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上,賴清德總統強調台灣在半導體及ICT產業的領導地位,並呼籲各國攜手應對低價傾銷挑戰,顯示出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4]。此外,美銀分析指出,美元因面臨關稅、經濟衰退等多重壓力而持續走軟,未來走勢充滿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謹慎應對[5]。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台灣的供應鏈韌性與創新能力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
台積電 (2330-TW)(TSM-US) 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意見書,呼籲豁免半導體關稅,顯示出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和對美市場的依賴[6]。同時,貨攬業者台驊 (2636-TW) 創辦人顏益財指出,中國至美國的艙位需求激增三倍,顯示出中國工廠在關稅豁免期間的出貨策略轉變,並且運價飆升至新高,反映出市場對於運輸成本的敏感度[7]。這些動態不僅影響台灣企業的競爭策略,也揭示了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對美出口的依賴逐漸減少,轉向東南亞市場,預示著未來供應鏈的重組和市場機會的轉變。
望隼 (4771-TW) 近日通過每股 5.57 元現金股利,顯示其穩健的財務狀況,董事長黃修權強調將積極拓展美國、東南亞及歐洲市場,並整合全球價值鏈以應對中國經濟下行的挑戰,2024年營收將達30.02億元,稅後純益6.7億元創新高[8]。同時,美國國債殖利率雖略降,但仍高企,市場對川普稅收法案的擔憂持續升溫,該法案可能使財政赤字增加近4兆美元,進一步加大國債壓力,穆迪已將美國信用評級下調至第二高水平,反映出預算赤字擴大的風險[9]。在此背景下,望隼的市場布局及新產品推出策略或將成為其未來增長的關鍵動力。
市場波動中尋求增長機會:國泰金、輝達及鴻海等企業動態分析
國泰金 (2882-TW) 在第一季實現資本利得255億元,顯示出其在市場波動中採取的保守策略已初見成效,尤其在股市和台幣計價ETF的加碼上,反映出對未來市場的信心[10]。輝達 (NVDA-US) 在AI領域的持續創新,尤其是推出NVLink Fusion技術,雖然面臨美國出口限制及雲端巨頭削減支出帶來的挑戰,但其在企業市場的潛力仍然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顯示出科技股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的重要性[11]。這些動態顯示出,無論是保守的資本運作還是積極的技術創新,市場參與者都在尋求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增長的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