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鴻海在印度投資15億美元,台灣GDP上調,全球經濟面臨不穩定挑戰与科技創新競爭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鴻海在印度投資15億美元推進供應鏈,台灣GDP上調,全球經濟面臨不穩定挑戰

鴻海計畫在印度投資15億美元建設顯示器模組工廠,以支持蘋果的去中化策略。儘管面臨川普要求回流美國的壓力,蘋果仍持續強化印度供應鏈[1]。同時,瑞銀上調台灣2025年GDP成長目標至3.0%,顯示出對台灣經濟的信心,主要受益於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及強勁的出口表現[2]。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台灣經濟的韌性,未來可能吸引更多外資進入,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與經濟成長。
在此背景下,日本20年期公債拍賣出現崩盤,顯示市場對新發行債券的興趣降至冰點,這使得日本央行面臨減少購債與重啟量化寬鬆的兩難選擇,可能引發國債殖利率上升及金融體系危機[3]。同時,美國公債市場也受到影響,穆迪下調美債評級至Aa1,導致殖利率上升,全球資金出現恐慌性撤出,流向新興市場及避險資產如黃金加密貨幣[3]。此外,歐盟決定不延長對烏克蘭農產品的免關稅政策,將於6月恢復根據2017年貿易協定的關稅措施,這一政策改變引發了波蘭和法國農民的不滿,顯示出地緣政治對市場的影響[4]。整體而言,這些因素可能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並引發新一輪的債務危機。
摩根大通 (JPM-US) 執行長戴蒙對美國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強調監管和官僚主義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並指出經濟衰退機率高達60%[5],呼籲政府應負責任地管理財政支出以避免赤字擴大,顯示出市場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亞太地區,OpenAI計劃擴展其資料中心,策略長權傑森將訪問多國以尋求合作機會,這一動作反映出全球科技巨頭在AI基礎設施上的競爭日益激烈,儘管美國政府對技術輸出至特定國家的風險表示擔憂[6],顯示出科技與經濟政策之間的緊密聯繫。
此外,中美高層官員通話顯示雙方在貿易談判上有進展,儘管半導體限制等衝突依然存在,雙方仍致力於維持穩定的外交交流[7]。同時,G7財長會議聚焦全球經濟失衡,雖未明言中國,但對其貿易行為表達關切,並強調監控非市場政策的必要性[8]。這些動態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美貿易關係的高度關注,並可能影響未來的市場走向及政策制定。

大型銀行發行穩定幣,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AI技術引領未來科技革新

美國大型銀行如摩根大通 (JPM-US)、美國銀行 (BAC-US) 等正聯手研究發行穩定幣,以應對加密市場的激烈競爭,這一動向顯示主流金融體系與加密貨幣的融合日益加深[9]。此外,廣華-KY (1338-TW) 雖然去年虧損,仍決定配發現金股利0.75元,顯示其對未來的信心,並計劃加強在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市場的拓展,以提升獲利能力[10]。這些動態反映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企業正積極尋求創新與轉型,以應對市場挑戰並把握新機遇。
比亞迪在4月於歐洲的純電動車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顯示出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強勁勢頭,銷量達7231輛,相較於特斯拉的7165輛,這一變化反映出消費者對比亞迪品牌的認可度提升[11]。同時,鴻海旗下的鴻華先進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實現盈利,並已在北美及大洋洲市場展開擴張,顯示出其對於電動車市場的長期布局[12]。這些動態不僅顯示出電動車市場競爭的加劇,也暗示著傳統汽車製造商面臨的挑戰,未來將需要更具創新性的商業模式來應對市場變化。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日強調其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潛力,預言其將成為「史上最偉大的產品」,並計劃到2030年每年生產百萬台,顯示出對AI技術的信心[13]。同時,小米集團也在電動車市場積極布局,推出首款SUV車型YU7,並計劃與特斯拉 Model Y競爭,展現出其在高性能電動車領域的野心[14]。這兩大科技巨頭的動作不僅反映出電動車及AI機器人市場的競爭加劇,也顯示出未來科技產品將在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進一步推動市場對創新技術的需求。
美銀美林在最新報告中指出,2025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確立了三大關鍵趨勢:強勁的人工智慧 (AI) 需求、供應鏈瓶頸的緩解以及機器人革命的來臨,顯示出AI產業正從實驗階段邁向實際應用,並將為台積電 (2330-TW) 和聯發科 (2454-TW) 等半導體公司帶來持續成長的機會[15]。隨著GB200機櫃的全面投產,供應鏈問題有望得到緩解,並顯示出AI硬體供應鏈的穩定跡象,進一步促進實體AI應用的發展,機器人技術的興起也預示著潛力市場的形成,整體科技產業將迎來新的成長動能。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