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動態:外資買超減緩,金融股抗跌,研華業績亮眼,華航引進新機型提升競爭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外資買超減緩,金融股相對抗跌,研華業績亮眼但華南金控面臨壓力
儘管外資連續五日買超台股,但今日的買盤明顯縮手,僅增持14億元,主要集中於金融股及鴻海,顯示市場對於未來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仍存疑慮[1]。台股今日一度上漲逾百點,最終小跌3.09點,成交量也縮至2481.92億元,反映出投資者的謹慎情緒。中信金在前四月的表現仍然亮眼,稅後純益達225億元,EPS為1.16元,顯示其核心業務穩健,儘管子公司台灣人壽因匯兌損失出現虧損[2]。這一情況凸顯出金融股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的相對抗跌性,並可能成為外資未來布局的重點,尤其是在新台幣走強的背景下,金融業的獲利能力仍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華南金控(2880-TW)在4月的獲利表現顯示出明顯的衰退,稅後淨利為16.2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1成,前四個月的EPS僅為0.50元,反映市場波動及手續費收入減少對其獲利造成壓力[3]。相對而言,玉晶光(3406-TW)在4月的營收為18.54億元,年減1.15%,但其前四個月的累計營收仍小幅增長,顯示出在傳統淡季中仍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預計7月後將隨著產量增加而改善[4]。研華(2395-TW)則在4月創下61.43億元的營收新高,年增28.97%,各事業群均展現雙位數成長,特別是在北美及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顯示出其在智能系統及物聯網領域的強勁增長潛力[5]。整體而言,儘管華南金控面臨獲利壓力,但研華的強勁表現及玉晶光的市場調整策略,反映出不同產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多樣化發展趨勢。
台股市場動態:台驊靈活應對運輸挑戰,華航引進新機型提升競爭力
台驊 (2636-TW) 今日董事會決議授權董事長在50億元額度內彈性處分航運類股票,顯示出對於當前海空運市況的靈活應對策略。儘管此舉被視為例行性操作,並未對市場趨勢表達明確看法,但其背後反映出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量持續下滑,對公司營收造成壓力。4月合併營收為17.1億元,較上月減少1.63%,年減13.49%,其中海運營收為9.02億元,主要受中國出口減少影響,然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仍提供了一定支撐。展望未來,台驊計畫推動多式聯運方案,以提升運輸的彈性和效率,這一策略或將成為其應對市場挑戰的重要手段,顯示出公司在逆境中尋求轉型的決心[6]。
華航 (2610-TW) 今日宣布與波音簽署訂單,將引進10架777-9廣體客機及4架777-8F貨機,成為台灣首家引進777X機型的航空公司,預計自2030年起交付。此舉不僅顯示華航對於未來航空市場的信心,還反映出其在高端市場需求上的策略布局,777-9將成為主要航線的主力機型,特別針對北美和歐洲的長程航線。新機型的複合材質機身及GE9X發動機設計,預計可減少25%的油耗及碳排放,符合全球航空業對環保的日益重視,進一步提升華航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並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7]。
隨著台股多家公司發布財報,市場趨勢與挑戰逐漸浮現。瀚荃 (8103-TW) 宣布計劃進行現金減資,每股退還1.5元,並配合每股2.8元的配息,合計股東可獲得4.3元現金,顯示其資本運用策略的靈活性[8]。然而,儘管第一季營收年增9.7%達7.6億元,稅後純益卻因業外因素年減19%,反映出市場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廣越 (4438-TW) 雖然面臨稅後淨損1.39億元,但董事長表示訂單能見度延伸至第三季,並計畫透過「Icebreaking計畫」提升資本效率,顯示出其對未來成長的信心[9]。波若威 (3163-TW) 則因受美國關稅影響,第一季獲利大幅下滑,稅後純益年減63.59%,每股EPS僅0.61元,儘管如此,公司仍在積極開發新技術,期待未來能夠重拾成長動能[10]。整體而言,這些公司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展現出不同的應對策略,未來的成長潛力仍需持續觀察。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波段上揚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