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美中貿易談判啟動,市場期待緩解貿易緊張與經濟復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7 10:25


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展開談判,中美貿易關係顯現緩解跡象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透露,川普政府計劃於本周宣布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部分貿易協議,並預期在年底前完成80-90%的談判。儘管尚未與中國接洽,但雙方已確認將啟動貿易談判,這一消息推動美股期指上漲,台股今日開盤表現強勁,然而隨後因市場震盪回落,跌近百點。貝森特強調,若協議未能達成,歐盟將對100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顯示出貿易談判的緊迫性與不確定性,市場對於未來貿易政策的影響仍需密切關注。 [1][2]
在國際貿易動態方面,加拿大總理卡尼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會談顯示出兩國在貿易政策上的分歧,尤其是對於《美墨加協定》的未來調整需求。儘管雙方未能達成具體共識,但仍保留了溝通的可能性,這對於市場信心而言是一個正面信號。同時,美中兩國確認將啟動貿易會談,這是自美國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以來的首次正式接觸,促使美股期指及油價上漲,顯示市場對於貿易緊張局勢緩解的期待。投資者對於聯準會的利率決策仍持謹慎態度,未來的市場走向將取決於貿易談判的進展及政策走向。[3][4]
中國政府宣布將與美方接觸,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與美國財長貝森特會談,顯示中美經貿關係面臨的緊張局勢可能出現緩解跡象,尤其是在美方單邊關稅措施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儘管超微 (AMD-US) 在財報中預測本季營收將達74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但因美國對中國的晶片管制,全年營收將減少15億美元,反映出中美貿易摩擦對科技產業的深遠影響。市場分析指出,儘管超微在資料中心表現強勁,但遊戲部門的銷售下滑顯示出市場需求的不穩定性,未來中美談判結果將對科技股的走勢產生關鍵影響。 [5][6]
中國與歐洲議會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標誌著中歐關係的重要改善,這一舉措有助於促進雙方在投資協定等領域的合作,顯示出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歐合作環境逐漸演變。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高層經濟官員的會談即將在瑞士展開,這被視為對川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初步談判,顯示出美中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互動意願,未來的經濟合作前景值得關注。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尤其是在中美、中歐之間的互動中,可能為市場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7][8]

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科技股面臨挑戰,蘋果調價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擔憂,尤其是在川普施壓的背景下,這可能導致美債需求減少並推高殖利率,進一步影響房貸利率,當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達4.3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強調,未來工作競爭將取決於對人工智慧的運用,建議人們學習相關工具以提升競爭力。儘管輝達股價下滑15%,但科技巨頭如微軟和Alphabet對AI的需求持樂觀態度,顯示出市場對科技股的長期信心仍然存在,尤其在AI應用的推動下,科技股的估值也顯得相對吸引。 [9][10]
蘋果 (AAPL-US) 可能因進口關稅上升而調漲 iPhone 售價,顯示出企業在成本壓力下的調整策略,這一趨勢可能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與此同時,美超微 (SMCI-US) 的財測不如預期,預告因關稅影響及經濟不確定性,營收預估大幅下調,股價盤後重挫近5%。這些情況反映出科技產業在面對全球貿易環境變遷時的脆弱性,企業需在成本與市場需求間找到平衡,以維持競爭力和長期增長潛力。 [11][12]
在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上,華倫·巴菲特對中國市場的低調態度及減持比亞迪股份,反映出其對制度風險的謹慎考量,並強調只投資於自己理解的業務,顯示出其保守的投資哲學。與此同時,蘋果 (AAPL-US) 面臨的法律挑戰,尤其是App Store規則的變更,可能導致其收入流失數十億美元,因為法官裁定其30%抽成為反競爭行為,並要求開發者可直接與消費者溝通。這一變化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造成深遠影響。巴菲特的現金儲備創歷史新高,顯示出其對美國宏觀政策的擔憂,並強調貿易應非武器,這與蘋果面臨的市場挑戰形成鮮明對比,突顯出當前市場環境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13][14]
截至2025年5月7日,24家資本額超過50億的公司公布的2024年4月營收顯示,智邦 (2345-TW) 以153.4%的年增率表現突出,顯示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持續增強,而華新 (1605-TW) 則以16.0%的增長穩健前行。值得注意的是,太子 (2511-TW) 在月增率上達到39.7%,顯示出短期內的強勁需求,反映出市場活力。整體來看,營收年增超過25%的公司數量有限,顯示出市場增長的挑戰,尤其是有2家公司年增率低於-20%,這可能預示著行業內部的分化與競爭加劇。這些數據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洞察,雖然不作為直接的投資建議,但仍可作為評估市場趨勢的參考依據。[15]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營收獲利增加

#動能均線獲利股

#低股價淨值比起漲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