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彭博專欄:DeepSeek突破太大 美國難禁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2025-02-06 10: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彭博專欄指美國難以封殺DeepSeek突破性技術(圖:Shutterstock)

《彭博》專欄作家 Catherine Thorbecke 周三 (5 日) 撰文指:DeepSeek 在全球嶄露頭角,卻是一把雙面刃,而這一時刻偏偏發生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的關鍵時期。

這間中國新創憑藉最新 AI 模型震驚矽谷與投資人,其技術與效率引發關注。然而,對於一間具國際野心的中國 AI 企業來說,技術上的突破或許只是最簡單的一環。如果想要留在美國這個高利潤市場,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考慮到 TikTok 在美國的遭遇,以及騰訊控股最近被列入黑名單,Thorbecke 認為美國全面打壓總部位於杭州的 DeepSeek 只是時間問題。該公司將數據儲存在中國伺服器上,無疑加深了外界疑慮。此外,隨著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 揮舞新關稅大棒,拉開預期中的貿易戰序幕,美中敵對情勢更是升溫。

目前,從義大利、台灣到美國德州,各地監管機構已開始限制 DeepSeek 的使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全球審查只會增加。美國對 TikTok 禁令背後的國安論點,在面對生成式 AI 應用時只會更加強化,該禁令目前因川普暫獲緩解。隨著 DeepSeek 國際用戶數量不斷增加——過去一周在美國應用程式商店擠進前幾名——全球立法者對該技術是否會被北京用來收集大量用戶數據,或透過其輸出內容影響輿論的擔憂也將升溫。

許多矽谷科技領袖表示,他們對 DeepSeek 印象深刻,並歡迎競爭,但同時也利用這個機會,呼籲美國政府加強對本土 AI 基礎建設與政策的支持,並進一步限制中國的 AI 發展。(美國政府官員也正在調查 DeepSeek 是否繞過禁令取得輝達 (NVDA-US) 的先進晶片。)

長期關注亞洲科技發展的我,忍不住想像另一種可能的未來:美中兩國的消費科技生態能夠共存,美國消費者能受惠於 DeepSeek 開發的低成本、高效率 AI 技術。如果美國選擇擁抱來自中國的競爭,而不是封鎖它,或許有助於解決兩黨都關心的美國科技巨頭壟斷問題。

但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這種能讓美中科技公司相互競爭、相輔相成,並同時造福消費者、企業與創新的科技烏托邦無法實現。從 TikTok 事件可見,美國立法者已明確表態,所有中國科技產品都被視為潛在國安威脅。美國政府將騰訊定義為中國軍方企業,進一步強化了此觀點。而對 DeepSeek 來說,情勢更為嚴峻,因為 AI 技術可能具備軍事應用,美國決策者的憂慮只會更深。

但 DeepSeek 開發團隊做出了一個大膽且具影響力的選擇,即開源 (更準確來說是「開放權重」的模式)。他們也公開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其模型的開發過程,儘管仍對訓練數據的細節有所保留。他們讓這項技術免費開放給全球開發者使用與改造。或許最重要的是,這種開源路徑提供了極高的透明度,有助於減少外界對北京政府干預的疑慮。正如我同事 Parmy Olson 指出的,這與 OpenAI 的封閉式運作形成了對比。

換句話說,華府可以禁止 DeepSeek 的應用程式,但這家新創已將大部分突破性技術發布到網路上,並讓全球開發者自由改造,基於其技術打造新的應用。這樣的模式現在很難被全面封殺。諷刺的是,美國向來標榜自由市場與創新精神,正如知名矽谷投資人 Marc Andreessen 所言:「閉源、黑箱、審查、政治操控,對上開源與自由,這不是美國的獲勝之道。」

美國封殺中國科技產品或許有其道理,畢竟中國也將 Meta(META-US) 的社群網站與 Google 等美國科技企業拒於「防火長城」外。但美國不應效法專制政權的做法,打壓這種具民主化潛力的技術,而是應該對下一步採取策略性行動。美國的科技領袖與政策制定者應思考,如何利用 DeepSeek 的開源突破來推動本土 AI 創新。

或許 DeepSeek 最終仍會被美國拒於門外,但華府幾乎不可能徹底消除其影響力。封鎖此應用程式並不會阻止全球開發者使用其基礎技術。面對這一時刻,決策者與科技領袖應該做出正確選擇,全面擁抱開源 AI 運動。

 不允許合作夥伴轉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