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圍堵反倒促成中國主動脫鉤的動機
理財周刊 2023-09-15 10:19
文 ‧ 洪寶山
九月八日為白露,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五個,下一個節氣是秋分,正好遇上 FOMC 利率決策會議,再過一周是中秋節,進入到多事之秋。
台股量縮整理 多頭年怕秋收
去年收盤價 14137 點,今年最高點來到 17463 點,累積漲幅達 + 23.53%,這樣看來今年算是多頭年吧,但多頭年最怕秋收,尤其是中秋變盤的心理魔咒是老股民的共同記憶,且不論準不準,影響性還是有的,對於台股目前處在量縮整理的格局更加容易引發觀望氣氛。
不過,今年九月可能會打破八月份在 16900~16260 點之間的箱型震盪格局,走出趨勢方向,關鍵就在 AI 教父黃仁勳在九月一、五、六日兌現期權,三天共賣出約 8.91 萬股輝達股票,再加上八月二十四日輝達第二季財報的利多疲乏,台股的集中市場的電腦類股指數當天爆出 1816 億元,占當天大盤成交金額的 40.25%,這很接近 2021 年貨櫃三雄最熱門時的水準,也難怪後來市場保守觀望,直到八月底輝達第二大股東史蒂文斯 (Mark Stevens) 賣出價值 2500 萬美元的輝達股票,九月黃仁勳再補一刀,AI 的人氣就散了。
從今年一月起連漲七個月的電腦類股指數,在九月十一日收盤跌 - 4.58%,失守季線支撐,中多格局岌岌可危,七月份的成交金額比六月份增加一倍,顯然七月有籌碼逢高趁亂偷跑,八月創新天量,但沒伴隨新天價,尤其以日K線圖的角度,新天量出現的那天正好是八月二十四日,這在技術分析上對多頭十分不利。
主力跑了 考驗 AI 概念股長期趨勢信念
從七月三十一日起,截至九月十一日為止,三十個交易日共下跌十六個交易日,合計成交金額達 1 兆 7229.21 億元,相較於上漲的成交金額多出 3751.73 億元,換言之,八月以來至少有 21.76% 的成交金額套牢在季線 (230.39 點) 之上,這對於進入到量縮格局的 AI 概念股投資人來說,恐怕要經歷一段長時間的信心考驗。
AI 投資人現在一定多數抱持著「沒問題!台積電說 AI 未來五年的複合成長率達五成。」「黃仁勳說未來 AI 伺服器置換傳統伺服器的空間上看一兆美元。」面對當前的回檔,十之八九抱持著「越跌越買」、「撐久了就是贏家。」
道理是對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最終可以通過前往「彼岸」的考驗,因為這是一段心魔的測驗,敵人不是主力,因為主力已經在八月跑了,現在的敵人是自己。要捫心自問,如果 AI 複製 2021 下半年到 2022 年的貨櫃三雄的修正模式,試問對 AI 的長期趨勢信念還會像現在如此堅定不移嗎?
華為 5G 傳輸達標 美國科技封鎖中國失敗
華為 Mate 60 的傳輸速度達到 5G 標準,這絕對是中美科技戰的重要分水嶺。從硬體的角度,要達到 5G 的傳輸速度就得用七奈米製程,雖然台積電已經推進到三奈米,但別忘了輝達的 A100 晶片就是七奈米製程,這代表美國想要阻止中國在 AI 訓練大模型的這部分已經出現破口,這也是黃仁勳先前呼籲白宮:「晶片可以不在台灣做,但中國市場只有一個。」
雖然中國的雲企業趕在白宮的禁令之前下了五十億美元訂單,不至於對輝達財報產生實質的影響,但這代表從 2019 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失敗,換言之,可預期白宮還會祭出更嚴格的實質制裁,但相對的,中國也會花時間去破解,完成「國產替代」。
華郵認為美國的作法是迫使中國加速完成「國產替代」,哈佛商學院經濟學家史兆威說,華為的突破讓人想到 GPS 的發展。
當年美國限制 GPS 技術出口,導致俄羅斯與中國研發自己的 GPS,現在呢,華為研發的鴻蒙作業系統已經要從手機進軍 PC 作業系統了,市場都在等十月 iPhone 15 的銷售量成績單,試圖從任何的蛛絲馬跡找到 iPhone 15 不受華為 Mate 60 影響的證據,目前市場預估華為 Mate 60 將影響 iPhone 15 約 38% 的中國銷售量。
中國決意「國產替代」 台廠傳產衝擊尤甚
儘管拜登仍重申不尋求與中國完全脫鉤,但事實的發展證明,只要美中的地緣政治角力持續,美國在哪個領域施壓制裁,中國就會在哪個領域尋求「國產替代」,如果事態持續朝兩極化發展,那麼對中國依賴越深的企業,在這場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的過程,受到的影響就越大。
最近許多傳產股受到中國經濟疲弱或是兩岸政治角力的影響,股價領先走弱,ECFA 如果終止將衝擊石化、紡織、工具機等產業,又加上中國對台課聚碳酸酯反傾銷稅,台塑集團、遠東新破底,中國房市低迷,原物料的鋼鐵與水泥的中鋼、亞泥等股價表現也疲弱,自行車行業的巨大也還在低位築底。
美國有內需市場可以支撐經濟成長,但台灣的內需市場太小,不論是少了美國或是中國市場都很傷,地緣政治的發展方向,之前讓企業有種選邊站的傾向,但現在的局勢演變成,就算台企不選邊站,照樣受制於中國的「國產替代」而遭受衝擊。
中國突破七奈米製程 艾司摩爾年底前供貨
在中國突破七奈米製程後,艾司摩爾很快的就調整作法,原先荷蘭政府與美國達成協議,在六月宣布新規要求艾司摩爾必須取得政府許可才能出口一些最先進的技術,結果九月一日艾司摩爾表示,已經獲得荷蘭政府許可,到今年底仍將向中國客戶繼續交付 NXT:2000i 以及更先進的深紫外光 (DUV) 產品。
為什麼艾司摩爾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因為台積電也曾經使用 DUV 光刻機成功量產了七奈米,而上海微電子的 28 奈米光刻機已經完成相關認證,年底可投入生產,所以艾司摩爾搶在年底之前盡快交付訂單。
美國重申不與中國脫鉤
結果美國過去四年的科技封鎖,反倒成為中國發憤圖強的動力,促使協助中國推動半導體自給自足,儘管舉世皆知單一國家要完成半導體自給自足的難度與成本很高,但是對於被圍堵的中國來說,成本再高、效能再落後都不是重點,問題的關鍵是「從零到有」的突破才是最重要的,可以不計任何代價完成零突破。
再加上中國的十四億人口市場,在愛國情操的驅使下,足以養活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有了運營資金就可以提升技術、提升良率,中國的北斗衛星不也是這樣來的。
從這角度終於理解為什麼拜登一再重申,與中國競賽,但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因為拜登掌握到的資訊大概清楚,現在是中國主動要跟美國脫鉤,也不怕美企抗議或撤走,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中國新版的反間諜法七月一日上路,已經有兩名以上的西方間諜受捕。追求成本效率最大化的全球貿易自由主義已經壽終正寢。
來源:《理財周刊》120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