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邱志昌專欄】逆全球化將改變經濟與股市!

首席經濟學家 邱志昌 博士 2022-04-18 07:00


壹、前言
(圖一:10年期國債被Fed嚇壞了,判斷即將反轉向下,鉅亨網)
(圖一:10 年期國債被 Fed 嚇壞了,判斷即將反轉向下,鉅亨網)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根據歷史記載,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後,美國的經濟規模正式超越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是在此之後約半世紀的時間中,人類又無緣無故打了一次戰爭。當時日本、與德國不知道哪一根筋不對,想要執行亞洲繁榮共同體、與全歐洲的統一,在亞洲與歐洲發動戰爭、日本海軍還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德國納粹也跨過英吉利海峽去轟炸英國。這兩次世界大混戰,在極端的反全球化浪潮當中,幸而美國適時運用強大的武力與綜合國力,在亞洲日本丟下兩顆原子彈,在歐洲開闢諾曼第登陸,漸漸收拾軸心國家的窮兵黷武。

貳、聯合國 (UN)、世界貿易 (WTO)、國際貨幣基金 (IMF) 是全球化所需!
(圖二: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日線圖,鉅亨網)
(圖二: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日線圖,鉅亨網)

當 1944 年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已經勝券在握之際;開始成立了幾個現在已經在運作的,管理全球政治、經濟與金融的中心機構。美國與個國協議談判,要求在戰後全球各國多要遵照這些,當時所約定共識的管理規則 (Rule)。這三大組織為聯合國 (UN)、世界貿易組織 (WTO)、及國際貨幣基金 (IMF),是為核心最重要的三大運作。政治上最有權力組織為聯合國,經濟則是貿易關稅協定 GATT、即是現在的 WTO,金融事務管理則是成立了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金融基金 IMF 等等。這些組織多有共同需要遵守的規則,也有一定與時俱進的遊戲規則與遠景理想。例如 WTO 原本的理想是,世界自由貿易組織;最終與最大理想是貨暢其流、讓全球貿易各國關稅互相豁免。美國承續英國政治經濟學者,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原則互換商機,創造全球共同最大的經濟產值。貿易是經濟潤滑劑,省掉關稅成本下的自由貿易,至少可以締造 20% 以上的 GDP 附加價值。美國的這些意念與理想,就是以它、與常務理事為中心的全球化工程。

但回顧二次大戰至今,是這些全球化理想,多屢屢遭受現實挑戰;因為就從二戰結束後,勝利一方搶佔地盤的情況,所謂的聯合國安理會有時根本就無法可管。例如俄羅斯一結束二次戰爭之後,就佔據了德國東部、與日本的滿州國 (就是中國東北)、庫頁島、歐洲波蘭等地。雖然美國也接受一些國家的投降,但佔領的意圖與理念多是恢復過去的原則,一如往常;希望這些被當時德國與日本佔領的土地,能夠物歸原主、還原為本來的樣貌,逐步進行民主化。這兩種不同的戰勝價值觀念,最後形成自由資本與共產主義的對立。例如在朝鮮半島,這兩種不同的理念,就將半島分化為南北兩國;當下就埋下了對立與韓戰的種子。這樣的紛擾也在中南半島發生;這也埋下南北越戰爭的引信。這其間又再加上中東以色列與埃及的「六日戰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及後來的敘利亞內戰、兩次的波斯灣戰爭、及近期的烏克蘭戰爭等等。

(圖三:世界貿易組織八回合,摘自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
(圖三:世界貿易組織八回合,摘自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
叁、全球化整合不容易、杜哈回合觸礁後轉為區域與雙邊自由貿易!

雖然以上這種情勢演變是如此地紊亂,但是美國仍然依照其建國與管理世界理想持續推動,擔任世界警察、平息戰亂、主持公理與正義。美國的一且努力不僅維繫世界的和平,又帶動了全球的貿易與經濟成長。例如當時的 GATT、即是現在的 WTO 曾於 1947 年、1949 年與 1951 年、1951 年、1956 年、到 1961 年當時美國介入越戰之際,多照樣舉辦多次的多國全球貿易談判,如第五回合的自由貿易談判即是 (狄倫回合)。並且在第六回合後,進入關稅及反傾銷談判 (甘迺迪回合),參加的會員國數由 26 國大增至 62 國。顯然地全球各國多注意到,貿易談判與整合後的關稅降低、及彼此的比較利益,多使得自己國家的經濟顯著成長。由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書可見,GATT 到第七回合、也是東京回合時,全球個國就已談及非關稅與牛肉、與技術性貿易障礙的解決等。但可能人多嘴雜、從甘迺迪回合開始、多邊的協商要達成協議越來越不容易,所需要的年限越來越長。尤其是第八回合烏拉圭回合,談判年限拖延的時間,已達 8 年之久。

WTO 在 2001 年 11 月開啟杜哈回合談判,這次談判原本打算到 2005 年就要達成協議;但到 2005 年底仍尚未結束,在 2006 年 7 月在 WTO 允許下中止。於 2007 年涉及金融的杜哈回合又重起爐灶,但在 2008 年 7 月宣告破局,一直至今仍未達成協議。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各國產業多元發展,因在多邊談判無法達成之後,只好開啟少數多邊、或是雙邊談判;雙邊或是多邊的 FTA、與各國產業發展步驟與節奏不同;因此整合的事件越來越複雜,討論與談判所需拖延時間越來越久。

這使得相關利益相近的幾個國家,不得不從區域經濟開始,就是兩國的 FTA、或是區域貿易自由化就成為 1990 年之後,自由貿易的談判的主流架構;尤其是歐盟正式誕生、及歐元由記帳轉為支付的歐洲貨幣,成為接近全球化的理想、區域經濟合作同盟的整合成功典範。還有例如近期由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各國整合的 RECEP,也是在這種理念下成形的。其實在 1992 年開始、美國已經感到全球性、全面性談判之難度高與不可能。因此美國已與兩個重要的鄰國、加拿大及墨西哥三邊談判,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 (NAFTA)。全球自由貿易走向區域化,最成功的應該是歐盟與歐元;歐盟由煤炭同盟、與互相豁免關稅,最後邁向政治同盟。尤其是歐元的整合,帶來了歐洲 2007 年經濟繁榮與蓬勃。但是在這種區域經濟的整合中,也帶來 2010 到 2018 年,歐盟中財政較為脆弱的幾個國家;因為過度投資造成資產泡沫化,也波及國家金融體系與財政,自愛爾蘭、冰開始、發生國家財政債務危機;最後連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多被波及。最嚴重延燒數年的希臘債務危機,最後還是仰賴國際貨幣基金 IMF 出來救援才獲得解決。

(圖四: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月線圖,鉅亨網)
(圖四: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月線圖,鉅亨網)
肆、結論:逆全球化已影響經濟與股市!

IMF 對於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與 2008 年歐洲債務危機,多曾伸出援手積極處理撲滅火苗。換言之,全球化似乎是將各國產業供應鏈,密切連結、以求生產成本最低與消費者福利最大化。美國的自由民主理念一向是全球化的核心,它提供給全球開發中國家,最惠國待遇與優惠關稅,及容納世界各地移民、敞開自己內需市場,希望可以達成全球化目標。根據「維基百科」記載,全球大規模全球化在 19 世紀早已開始,到 20 世紀初之後更為緊密。「維基百科」認為,全球化一詞開始於 1970 年;根據 2000 年 IMF 定義全球化,其完整樣貌描述共有四項:一、貿易與國際往來;二、資本與投資的流動;三、人口流動;四、知識的快速傳播。從歷史發展來看,幾次工業化多就借重了重要產業革命,例如蒸汽機革命、鐵道、貨櫃運輸、航空運輸革命等;對於全球化多發揮關鍵影響。其實全球化是為地球村的代名詞,很多活習慣多已因為彼此的合作,壓低了多元化的低成本產品;以經濟原理說明就是,生產率的提升所造成的生產者剩餘 (Surplus),大幅快速提升了全球的消費者剩餘 (福利)。

(圖五:人員與商品運輸費用節節高升,鉅亨網)
(圖五:人員與商品運輸費用節節高升,鉅亨網)

但自 2018 年 1 月美中貿易戰開始,美中互相提高關稅障礙,無異開啟逆全球化;接著不幸在 2020 年 3 月中, COVID-19 又造成生活所需產品供應鏈的斷裂,封城與貨物運輸費用的高昂等、再度捧消費者所需產品價格。COVID-19 疫情再將「逆全球化」往火堆推,而這次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又提高農產品與能源價格。這三大黑天鵝多嚴重破壞李嘉圖,世界貿易的比較利益原則,在全球化仍在進展之前,每次多因為寬鬆貨幣政策,以物價上揚的成本換取經濟成長。但在居住成本,已遠遠超越每個人一生所得 (Life Income) 後,這三大危機又捧紅通膨,消費者剩餘顯著降低、痛苦指數明顯提高,生活的壓迫感更趨嚴肅,全球經濟與股市多會受影響!

(聲明:本文為財務理論與市場的融合描述,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選股抉擇者、與投資損益背書。)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