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寫下50年矽島傳奇 歐美日2023年重返半導體賽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2-02-16 13:32
50 年前,台灣還在靠加工聖誕燈賺錢,日、韓早已進軍半導體。台灣如何從無到有,從一個沒有技術、沒有資源的地方,打造出全球驚豔的晶圓之島?《財訊》報導指出,2021 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已突破 4 兆元,卻同時成為地緣政治下各國爭奪的焦點;2023 年開始,歐美日加速重返半導體製造賽道,台灣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全球競爭。
根據《財訊》報導,現在,台灣的半導體實力,成為美、歐、中等大國眼中緊盯的目標,但卻從未有人討論,台灣一開始並不是半導體技術的領先者,資源也不雄厚,卻為何能在科技競賽中,嶄露頭角?要回答這些問題,時間要回到 1974 年的台灣。這一年,政府推出積體電路發展計畫,從此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台灣第一家與半導體有關的公司,是 1966 年於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的高雄電子,這是由美國通用器材在台灣設立的電子廠;1974 年,台灣推出積體電路發展計畫時,日本已是全球前三名的半導體強國。
而韓國起步也比台灣早,1974 年,當時 32 歲的三星集團第二代掌門人李健熙說服父親李秉喆,收購韓國半導體公司,成立三星半導體,自行生產計算機用的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投資半導體事業,如今,半導體製造被視為「護國神山」,但當年這座巨艦離港時,完全沒人看好。
台積電 (2330-TW)(TSM-US) 成立過程也相當戲劇性,1985 年,張忠謀回台出任工研院長時,完全沒有創業計畫,但有 3 家公司國善、茂矽、華智,有意在台生產晶片,都希望政府資助建廠,張忠謀提出專業晶圓代工的模式。
《財訊》報導指出,張忠謀改變了這一切,他帶回國際經驗,用獨創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把全世界的科技業都變合作夥伴。他更大膽投入研發做到技術無可替代,不僅一舉打開了國際市場,還帶出完整的相關產業供應鏈。他的視野、膽識與魄力,寫下了一頁台灣矽島傳奇。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