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作家:蘋果「去中國化」沒那麼簡單 分散供應鏈仍面臨挑戰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20-12-15 16:00
緯創 (3231-TW) 生產 iPhone 的印度 Narasapura 廠,上週六 (12 日) 遭到不明人士破壞,外傳薪資問題引發員工不滿是主因,但廠方否認。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 (Tim Culpan) 週二 (15 日) 評論認為,這一事件其實也凸顯了蘋果 (AAPL-US) 想要分散全球供應鏈,避免過度依賴中國,所將面對的挑戰。
據印度媒體報導,Narasapura 工廠工人由於不滿薪資延遲和苛刻,才會洗劫工廠,毀壞設備並焚燒車輛。緯創解釋,暴亂並非源自工人,而且均如數支付薪資給勞務仲介公司,警方已介入調查。
在當地遭受困擾的並非只有緯創,同一州設立工廠的豐田汽車公司,最近也碰到類似的麻煩。
移出中國難以避免
高燦鳴指出,過去十多年來,像蘋果這樣的跨國巨頭,一直在考慮擺脫以中國為基地的供應鏈,轉向東南亞及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地區。這麼做不無道理,中國的人力成本在上漲,而今年的疫情也凸顯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
印度是一個中國以外的合理選擇,它擁有與中國相近的人口,薪資卻便宜得多,而印度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希望透過提供激勵措施來吸引製造業。
台商一直以來,也是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所喊出「印度製造」的支持者,鴻海創辦人郭台鳴早在 2015 年,就與莫迪探討投資印度旳計畫,最終也促成 iPhone 11 今年在印度投產。
但像是鴻海 (2317-TW)、和碩 (4938-TW) 及緯創等台灣大商,在進入印度時也高度警惕,不像在中國動輒組建數十萬人的大部隊,而是以相對更少的人數在本地經營。
當地工會及政治影響均需考量
高燦鳴透露,鴻海的高層曾說,公司希望將印度工廠人數的上限控制在 1 萬人,要是規模再大,恐將受到工會及地方政治的擺布,較小型的工廠有助於分散風險。
雖然中國也爆發過大型勞工抗議,但相較整體勞動力的規模,這些抗議相對罕見,甚至於需要得到當局默許才可能行動。
高燦鳴指出,印度的情況則不同,印度工會沒有這層顧慮,當地的政治人物也必須做出反應,代表工人可能會更快地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雖然上週的事件是針對緯創工廠,但高燦鳴認為,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也很難從中脫身,因為這是家蘋果當地重要的代工廠,蘋果也實質上掌握著更多強制變革的權力,這將是這家科技巨頭在拓展全球供應鏈上,需要設法解決的挑戰。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