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瘋炒進口替代概念 中國股票投資者捧紅晶片股
Shuli Ren 2019-12-19 12:40
從制裁到出口限制,世界其他國家都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中國晶片企業持猜忌和懷疑態度,但在中國國內,所有投資者都認為這是每年 3000 億美元的黃金機會,幾乎可以說,中國懷著復仇的心理給半導體初創公司提供發展上的便利。
與半導體行業沾邊的公司都在 2019 年度表現最佳的公司之列,在 SWS Research 歸類為半導體股票的 44 檔股票中,平均報酬率高達 170%,市值高達 1280 億美元,但年營收總額卻僅只有 155 億美元。
中國券商一直在忙於向客戶兜售進口替代的概念。
去年,中國進口了價值 3120 億美元的積體電路產品,首次超越了 3000 億美元大關,積體電路是最大的進口類別,占到進口總量的 15%,連續第四年超過原油進口量。因此,按照這樣的思路,如果美國及其盟國限制晶片組件銷售,製造智慧手機和 5G 網路設備的華為等大客戶別無選擇,只能求助於中國國內供應商。
同時,定價權正逐漸轉回到晶片製造商,受中美貿易戰和部分由此而導致的全球經濟放緩的制約,晶片領域有影響力的企業減少了資本支出,使得記憶體晶片的價格最近已經穩定下來。
滙豐控股的數據顯示,2020 年初用於電腦服務器的 DRAM 內存晶片價格可能開始反彈。週三 (18 日) 美光科技 (MU-US) 也給出了強勁的財測,並告知投資者稱記憶體晶片產業的最糟糕時期已經結束。
這似乎是一種全球共識,例如,南韓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的股價最近飆升。費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指數創歷史新高。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中國晶片股的「融漲」也不足為奇。
然而,進口替代的投資概念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每年 3000 億美元的進口替代論實質上是對可實現市場規模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的賭注,這是諮詢公司案例訪談中常用的概念。但是,中國公司上次一家獨大、占領很大一部分市場是在什麼時候呢?
中國工業部門寡頭壟斷之路走得最遠的要屬空調製造商,而且即便是這些參與者如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也都在吸引對方的顧客方面不遺餘力。
在少數幾家大公司占主導地位的中國,壟斷的情況很少見,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會有成千上萬家企業湧入並侵蝕定價能力。那麼,如果投資者所看到的全部是銷售數字很大但利潤率微薄的股票,那麼股票的質量何在?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