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彭博專欄:久不平息的香港亂局 令中國不願祭出「上兆」刺激

Shuli Ren 2019-09-10 13:30


香港抗議活動越是久拖不決,中國就越不可能如市場所望祭出「上兆」刺激措施,中國痛苦地認識到,過去的寬鬆貨幣政策不僅催生了資產泡沫,還擴大了貧富差距,若重蹈覆轍,中國內地也可能會誘發社會不安。

過去十年間,中國通過巨額支出刺激經濟成長,雷曼兄弟倒閉後,中國先是放出 4 兆元人民幣 (5610 億美元) 的刺激計畫,其次是 2014 和 2015 年的降息,以及 2015 年至 2018 年間人民幣 3.5 兆元的棚改項目等等。


但近來,即便是生產企業被通貨緊縮籠罩,貿易戰僵局在加深,中國對貨幣工具的使用仍是非常小心謹慎。

誠然,中國上週五降低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但直接降息還是遙遙無期。事實上,上個月推出 LPR 改革後,也可以理解為央行為推遲重量級貨幣決策爭取到了一些時間。

財政方面,中國也找到了建設項目融資的新辦法 :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今年創下紀錄新高。不過基礎設施支出並沒有增加,這是因為中國財政部一直在認真審計地方政府,有時是兩週一次,以確保資金妥當使用。

如何解釋這樣的變化?

隨著香港動盪局勢已持續 14 週,中國愈發認為高不可攀的房價是動亂背後的根源,就連香港中聯辦也提到民生是個合理的擔憂。

中國不希望香港的不滿情緒蔓延到內地,也意識到如果用吉尼系數 (Gini Coefficient) 來衡量的話,內地社會現在收入極端不均。

自 2013 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翻番;所以中國內地的年輕人,就像香港年輕人一樣,也會發現爬上中產階級的梯子越來越難。

因此,中國人行 (PBoC) 遲遲不肯「放大招」也在情理之中,無論人行何時「開閘放水」,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便會流入房市。

最近小幅微調的寬鬆措施也不例外:房地產投資大幅增加,而飽受貿易戰打擊的製造業依然「營養不良」。市場也一直未理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口號。

(Shuli Ren 是彭博專欄作者,重點關注亞洲市場。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本篇文章不開放予合作媒體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