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貿易戰潛在傷害大 亞洲國家紛紛推財政支出配合降息應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9-08-28 17:00

據《彭博》報導,在出口下滑加劇的情況下,亞洲各國政府正在逐步推出財政刺激措施,並配合央行的寬鬆,力圖提振本國經濟。

從南韓到泰國,各國政府本月份不是承諾增加支出,就是以減稅方式,抵消美中貿易戰對全球製造業造成的破壞。與全球經濟體相比,南韓與印尼的公共債務相對較低,因此承諾明年進行創紀錄的支出,而香港則準備用一系列刺激措施,以防止經濟陷入衰退。

不過,各國能獲得的迴旋空間不見得足夠,中國、新加坡有能力增加支出空間,但對印度及印尼等國家來說,受到財政與經常帳赤字的制約,施展手腳的空間有限。

但無論如何,鑑於政府機構運作滯後,以及選擇低效率計畫的風險,實施有效的財政政策並非易事。

決策正確但收效不易

Maybank Kim Eng Research Pte 經濟學家 Chua Hak Bin 表示,觀察過去 20 年財政刺激的效果,雖然這些通常是正確的決策,但發生作用的速度很慢。在新加坡,多數情況下,它往往達不到計畫的效果。

這些財政刺激措施推出之時,央行在降息之路上都面臨阻力。多數經濟體的借款成本已經偏低,如南韓央行總裁李柱烈等官員,都在呼籲同時部署財政槓桿。

穆迪駐雪梨的經濟學家 Katrina Ell 指出,如果全球需求明顯惡化,財政政策需要加強,因為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產生的效力有限。

然而,既使是財政與貨幣政策雙管齊下,也不見得抵消由於美中貿易戰加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彭博東協經濟學家 Tamara Mast Henderson 表示,財政刺激只是一個可用的選項,不見得有辦法抵消貿易戰的影響。貿易戰不僅損害出口,另一個受害的是投資,而投資占 GDP 組成的 25%。

亞洲有優勢也有限制

對亞洲經濟體來說,一個較大的優勢是,除了日本以外,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相對於已開發國家,通常占比較小。

新加坡豐業銀行亞太經濟學負責人 Tuuli McCully 表示,這種情況使得亞洲中多數國家,比起歐洲更有額外的政府支出空間,以應對經濟成長放緩。

增長放緩意味著稅收收入減少,而印度這樣的經濟體,今年的財政赤字佔 GDP 的 3.3%,當局正被迫尋找額外的資金來源。央行週一同意將 1.76 兆盧比 (244 億美元) 轉移到政府,以幫助刺激經濟。

同樣地,中國推出約 2 兆人民幣的減稅政策,但政府仍在努力應對企業債務的快速增長。彭博經濟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 Chang Shu 表示,北京採取的措施表明,利用政府支出來穩定經濟增長更加困難,更不用說想要透過財政支出來實現復甦了。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Empty